高二生物必修二核心概念清单:7个关键点,吃透就拿分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3】
高二生物必修二讲的是进化与遗传的底层逻辑,不是背定义,是理解机制。考试常考选择题和简答题,核心就这7个概念,弄明白,题型再变也不怕。
1.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别把“种群”想成一群动物那么简单。它指的是:在同一个区域里,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比如,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鲤鱼,就是一个种群。不同池塘的鲤鱼,就算长得一模一样,也不是同一个种群。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基因交流。考试问“进化发生在哪个层次”,答案就是种群。个体不会进化,种群才会。
2. 基因库是种群的遗传总和
一个种群里,所有个体携带的全部基因,合起来叫基因库。比如,这个种群有100个个体,每个个体有两套染色体,那基因库就是这200套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库不是静态的,它会因为突变、迁入、迁出、自然选择而变化。理解这个,就能明白为什么种群能适应环境。
3. 基因频率决定进化方向
基因频率 = 某个等位基因的数量 ÷ 该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
比如,控制豌豆花色的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A(紫色)和a(白色)。在一个种群中,有30个A基因,70个a基因,那么A的基因频率就是30 ÷ (30+70) = 0.3。
这个数字变化了,进化就发生了。不要记公式,要会算。考题常给一个群体的基因型数量,让你算基因频率。别慌,按定义来:数清楚等位基因总数,再算比例。
4. 物种的定义只看一点:能不能生出有生育力的后代
两个生物长得像,不代表是同一物种。马和驴能生出骡子,但骡子不能生小骡子,所以马和驴是不同物种。
判断标准只有一个:自然状态下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这个定义是硬标准,不是靠外形、习性、栖息地。考试里常有干扰项,比如“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森林”,别被带偏。
5.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开关
没有隔离,基因一直交流,种群就不会分化。隔离分两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物理隔开,比如河流、山脉把一群鸟分成两拨。它们暂时还能交配,只是见不到面。
生殖隔离是根本性障碍,就算见面也生不出后代,或者后代没生育能力。
关键点:地理隔离是起点,生殖隔离是终点。没有生殖隔离,就算隔了几万年,还是一个物种。
6. 生殖隔离不是“不想交”,是“交了也没用”
很多学生误以为生殖隔离是因为动物“看不上”对方。不是。是生理结构不匹配,比如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或者精子无法穿透卵膜;或者胚胎早期死亡。
举个例子:狮子和老虎能生出狮虎兽,但狮虎兽雄性不育。这就是生殖隔离。
考试题常问:“为什么两个种群不能算同一物种?”答: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7. 共同进化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不是只有生物在变,环境也在变,它们互相推着走。
比如:花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是为了吸引特定传粉昆虫;昆虫的口器也跟着变长,才能吸到花蜜。
再比如:猎豹跑得快,羚羊跑得更快;细菌耐药了,抗生素也得升级。
共同进化不是“谁打败谁”,是“谁离不开谁”。这个概念常出现在材料题里,让你分析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怎么用?
做题时,看到“进化”“物种形成”“多样性”“适应性”这些词,立刻往这7个点上套。
选择题:选项里出现“个体进化”“基因库不变”“能交配就是同一物种”,直接排除。
简答题:问“为什么新物种形成”,答:地理隔离 → 基因频率改变 → 生殖隔离形成。
别写“因为环境变化”,太笼统。要具体到:隔离导致基因交流中断,自然选择使不同种群基因库分化,最终产生生殖隔离。
别背书,练题。
找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专挑必修二的进化部分,做10道题,你会发现:题干怎么变,考点就这7个。
记住:生物不是靠记忆,是靠逻辑。理解了基因频率怎么算,隔离怎么起作用,共同进化怎么发生,题目再绕,你也看得穿。
这7个点,是必修二的骨架。其他内容,比如哈迪-温伯格定律、自然选择类型,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先立住骨架,血肉自然长出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翟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英语
- 龚教员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技与工程
- 王教员 曼彻斯特大学 物理、教育
- 向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广告学
- 李教员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工程
- 张教员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王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 韩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工管法学双学位
- 黎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 许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