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怎么学?一位老师的真实辅导经验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07】
七年级的政治课,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背背就行”,考试前突击一下,分数也就过去了。可真到期末总结时,孩子答题空洞、观点模糊、逻辑混乱,家长才慌了:怎么背了那么多,还是拿不了高分?
这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方法没跟上。
我带了五届七年级政治,见过太多孩子从“觉得简单”到“考前崩溃”的转变。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记忆力,而是理解力、表达力和思维习惯。下面这些方法,不是来自教参,是我从教室里、作业本上、家长电话里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第一,别把政治当“背诵课”
课本上的每一条结论,背后都有生活场景。比如“尊重他人”这一课,孩子背得滚瓜烂熟,可一问:“你有没有因为一句玩笑话伤过朋友?”他愣住了。
我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课堂外的道德观察”。不是作文,就是三句话:今天我看到谁做了件让人舒服的事?为什么?我自己有没有类似行为?交上来后,我挑出十篇,在课堂上念,不点评对错,只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慢慢地,学生开始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有学生写:“我妈今天没催我写作业,我反而主动写了。”——这就是道德内化的开始。
政治不是背“国家政策”,是学“怎么做人”。
第二,差生不是“背不下来”,是“不知道从哪开始”
班里有个男生,每次考试填空题全对,材料题却只写一两行。我翻他作业本,发现他抄的答案都像在“抄说明书”:“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可社会公德是什么?他不知道。
我给他一个“三步拆题法”:
1. 题目问的是谁?(是学生?家长?学校?政府?)
2. 他做了什么?(行为)
3. 这个行为影响了谁?(正面/负面)
比如题干:“小明在公交车上不让座,被同学批评,他很不高兴。”
第一步:问的是小明
第二步:他没让座
第三步:影响了老人(没座位)、同学(觉得他没礼貌)
然后他再用自己的话写:“小明没让座,老人站着不舒服,同学觉得他不懂尊重,他可能觉得‘我也没错’,但别人会难过。”
这不是标准答案,但这是他的思考。后来他材料题从1分涨到7分。
第三,优生的问题,是“太听话”
成绩好的学生,答题格式规范,语言标准,但答案千篇一律。他们怕错,所以不敢说真话。
我给他们布置“反向题”:
“有人说,中学生没必要学政治,因为以后又不当官。”
你同意吗?为什么?
没人敢答。我等了五分钟,一个女生举手:“我觉得不对。政治不是教你怎么当官,是教你为什么不能偷东西、为什么不能欺负人。这些,谁都要懂。”
全班安静。那一刻,我知道她懂了。
我鼓励他们写“质疑笔记”:每学完一课,写一条“我不太信的”,再写一条“我突然明白了的”。不评分,只交流。结果发现,真正能讲透观点的,往往是那些敢于怀疑的孩子。
第四,家长能做的,不是查背诵,是问感受
很多家长一回家就问:“今天背了哪几条?”“老师今天讲了什么?”
孩子答:“不知道。”然后躲进房间。
我建议家长换一种问法:
- “今天上课,有没有哪句话让你心里一动?”
- “你有没有因为一件事,突然觉得‘原来这样不对’?”
- “你最近有没有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改变过一个决定?”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能打开孩子的心。有位妈妈说,她问了三次,孩子都没理她。第四天,孩子突然说:“昨天我看到环卫工在扫雪,我本来想绕开,后来帮他推了下车。”
她没夸他“真懂事”,只回了一句:“你当时在想什么?”
孩子沉默了两秒:“我想,他一定很冷。”
这不是政治课的成果,是人的成长。
第五,课堂之外,有个小工具:错题本不抄题,抄“心路”
我让学生建“政治错题本”,但不抄题干,不抄标准答案。只写:
- 我当时怎么想的?
- 为什么错了?
- 现在我怎么想?
一个学生写:“我以为‘依法纳税’是大人的事,跟我没关系。后来才知道,我们用的校车、图书馆的钱,都来自税收。我以前觉得‘交税是政府的事’,现在明白,那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这不是标准答案,但这是他的认知升级。
别指望一蹴而就
政治素养不是背出来的,是日复一日的观察、思考、对话、反思中长出来的。一个孩子,可能三个月都答不好一道题,但某天突然在日记里写:“原来公平不是人人都一样,是每个人都能被听见。”
那一刻,教育才真正发生。
我不教学生怎么考高分,我教他们怎么看得清世界,说得清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背“权利义务”“公民责任”,请先问他:你有没有为别人让过座?有没有因为一句玩笑伤害过人?有没有因为一件小事,重新思考过“对”与“错”?
答案不在课本里,在生活里。
而我们能做的,是陪他一起看,一起问,一起想。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胡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学
- 胡教员 北京林业大学 工商管理
-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应用心理学
- 杨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吴教员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婴托
- 田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婴托
- 刘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学(大数据双学位)
- 钟教员 昆明理工大学 学科英语
- 霍教员 北京大学 化学
- 张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