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小学数学错题这样改,孩子成绩自然升

小学数学错题这样改,孩子成绩自然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08
小学数学错题这样改,孩子成绩自然升

孩子数学总在同一种题上出错,家长急,孩子也怕。不是孩子笨,也不是题目难,而是没用对方法。错题不是敌人,是孩子学习路上最真实的路标。只要会看、会用,每一道错题都能变成提分的台阶。

一、错题反复出,根源在哪?

1. 基础不牢,一步错步步错

乘法口诀背得熟,但一算两位数乘法就乱,问题不在乘法,而在加法进位没掌握。单位换算总错,不是记不住1米=100厘米,而是没搞清“大单位变小单位要乘,小单位变大单位要除”。

解决办法:别急着刷题。拿出课本,把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每个单元知识点,用一张纸画出来。比如“数与运算”下面分口诀、加减法、乘除法、小数、分数,每块下面标出孩子常错的题。每周选一个薄弱点,做5道同类题,做对为止。

2. 审题像扫一眼,关键信息全漏

题目说“小明比小红多3个苹果”,孩子直接写“小红=小明+3”。

题目说“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24厘米”,孩子只看到“24厘米”,忘了“2倍”这个隐藏条件。

解决办法:买一支荧光笔。每次做题,让孩子用笔圈出数字、关键词(多、少、倍、剩余、一共、平均),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题意。不许跳读,不许心算,必须写下来。

3. 思维被套路绑住

看到“平均分”就除,看到“一共”就加,遇到生活问题就懵。

比如:10个人坐车,每辆车最多坐4人,需要几辆车?孩子算10÷4=2.5,答2辆。

这题不是算术问题,是现实问题。2.5辆车不存在,必须进一。

解决办法:多问生活题。

“家里有15个鸡蛋,每盒装6个,需要几个盒子?”

“一根绳子长2.8米,剪成0.5米一段,能剪几段?”

别急着给答案,让孩子说为什么。说对了,给他一个击掌;说错了,问:“如果换成16个鸡蛋呢?”

二、四步把错题变成提分工具

1. 错题本别抄题,要分类

别买那种厚本子,一页一页抄题抄答案。用活页本,分四类:

- 计算错(如进位漏、小数点错位)

- 概念混(如面积和周长搞不清)

- 方法错(如分配律乱用)

- 粗心错(看错数字、漏单位)

每道题只写题干和错误答案,下面留白,写错误原因。比如:“小数加法没对齐小数点”。

2. 问三个“为什么”

孩子错了一道题:3.5 + 2.5 = 5.0

别只说“错了”,问:

- 为什么觉得是5.0?

- 小数点对齐后,5+5是多少?

- 满十进一,进到哪一位?

孩子能说清楚,说明真懂了。说不清,就回到课本例题,重看一遍。

3. 变式题,比刷十道还管用

孩子错:24÷(4+2)=24÷4+24÷2=18

这是把除法当乘法分配了。

别急着讲规则,出三道对比题:

- 24÷(4×2)=?

- (24+12)÷4=?

- 24÷4+24÷2=?

让孩子自己算,比较结果。他发现:只有加减法能“分开除”,除法不能像乘法那样拆。

记住:不是多做题,是做对的题。

4. 每周复盘,错题有“淘汰制”

每周选一天,让孩子重做上周的错题。

做对了,打个勾;再对一次,划掉。

每月整理一次,看看哪类错题还剩最多。

比如:几何题里“图形旋转”错得最多,就专门找5道旋转题,每天做一道,连续三天。

错题不是越记越多,是越减越少。

三、家长怎么做,孩子才愿意改?

别问:“这么简单你都能错?”

要说:“这题有点绕,我们看看哪里卡住了?”

孩子答错时,情绪比答案重要。指责让他闭嘴,提问让他思考。

试试“费曼教学法”:

让孩子当老师,你当学生。

他说:“这道题要用乘法。”

你问:“为什么不用加法?”

“因为是求总数。”

“如果题目改成‘还剩多少’呢?”

孩子自己就能发现逻辑漏洞。

四、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别让孩子用橡皮擦改答案。铅笔写草稿,算好再誊写。橡皮用多了,注意力全在“擦干净”上,不在“想明白”上。

考试后别总说:“这道题你本来能拿分。”

拿张纸,画个表格:

错题类型出现次数下周改进计划
单位换算4次每天做3道换算题
小数加减2次重点练对齐小数点

这样,孩子看得见进步,不觉得努力没用。

五、错误不是能力差,是方法没到位

孩子说:“我就是数学不好。”

你回:“不是你不好,是你还没找到对的方法。”

错题不是失败,是反馈。

一次单位换算错,不是“你笨”,是“你还没练够”。

练够了,自然会。

每天一道错题,认真分析,一周七道,一个月就是28道。

28道题,改透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就变了。

不需要题海,不需要补习班,只需要每天多问一句:“为什么错?”

错题不是绊脚石,是垫脚砖。

踩上去,孩子就站得更高了。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