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暑假家长会实录:家长能做的五件具体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8】
第一,别等孩子出事才管防溺水。
暑假是溺水高发期。教育部明确要求“六个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擅自下水施救。
这些不是口号,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底线。家长要做的,不是反复提醒,而是实地检查:孩子常去的河边、池塘、水库,你有没有去过?有没有看过水深多少、有没有救生圈、有没有监控?孩子如果去游泳,你是否确认过场所是否正规、是否有救生员?
别把安全交给学校,也别指望孩子自己懂危险。你多走一步,孩子就少一分风险。
第二,疫情不是过去式,防护要常态化。
病毒没消失,只是换了传播方式。家长要做的,不是焦虑,是建立日常防护习惯。
每天出门前,问一句:口罩带了吗?洗手液带了吗?回家第一件事,是换衣、洗手、消毒鞋底。这些动作,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为了减少病毒在家庭内部的传播链。
孩子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第一时间居家观察,不送校、不聚餐、不隐瞒。学校不是医院,家长不是旁观者。你的一次及时上报,可能救的是整个班级。
第三,成绩不是假期的唯一目标。
班主任没有说“假期必须刷题十套”,而是说:“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高二学生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不需要8小时。但要有3小时专注时间,不被打断,不刷手机,不来回走动。
建议家长做一件事: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坐15分钟,不问作业,不催复习,只问:“今天哪道题让你觉得有意思?”或“哪部分内容你不想再碰了?”
不是为了查进度,是为了知道孩子心里的卡点在哪。
习惯不是靠吼出来的,是靠观察和回应建立的。孩子愿意开口,说明他信任你。信任比任何补习班都重要。
第四,陪伴不是陪着,是参与。
很多家长说“我天天陪孩子写作业”,但实际是:孩子写,你刷手机;孩子困了,你催他再撑一会儿。
真正的陪伴,是你能说清楚孩子最近在学什么。
物理在学电磁感应?你知道楞次定律的表达式是:\( \mathcal{E} = -\frac{d\Phi_B}{dt} \) 吗?
化学在学平衡移动?你知道勒夏特列原理怎么用在合成氨反应里吗?
你不需要会解题,但你得知道他在学什么。
你可以问:“今天老师讲的这个反应,为什么升温会让平衡向左移?”孩子如果能讲清楚,说明他听懂了。如果讲不清,你们可以一起翻书,一起看网课片段——不是你替他学,是你和他一起找答案。
这种参与,比买十本教辅书都有效。
第五,别用“别人家孩子”当尺子。
高二学生压力大,不是因为题难,是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班主任提到一个案例:一个学生月考下滑15分,家长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后来发现,孩子每天凌晨一点睡,早上六点起,周末还在补物理。
孩子不是不想好,是已经耗尽了力气。
家长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的作息、食欲、情绪。
如果孩子开始不吃早饭、拒绝交流、总说“没意思”,这不是懒,是倦怠。
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更严的管教,是暂停。
允许他有一天不写作业,陪他去公园走一小时,不谈学习,只聊他喜欢的歌、电影、游戏。
恢复心理能量,比多做一道题更重要。
家长会最后,班主任没说“家校合作很重要”,而是说:“你们不是教育的协助者,你们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负责教知识,你负责教人。
孩子不会因为多背了五个公式就变得有责任感,但会因为你在暴雨天接他放学,因为你在他说“我累了”时点头说“好,休息一天”,因为你在试卷发下来后说“这次比上次有进步”,而学会坚持、学会面对挫折、学会相信自己。
假期结束,孩子带回的不该只是作业本,还该有眼神里的光。
那光,不是来自刷题,而是来自你有没有认真看过他,有没有在他最累的时候,陪他坐一会儿,不说话,也行。
教育不是一场冲刺,是一段同行。
你走慢一点,他才敢走远一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徐教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俄语
- 李教员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人力资源
- 蔡教员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对外汉语
- 靳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遥感
- 巴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 张教员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康复
- 谢教员 贵州警察学院 监狱学
- 王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李教员 承德医学院 临床医学
- 杨教员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