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学生才肯听

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学生才肯听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07
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学生才肯听

有人以为,讲得快就是效率高,讲得慢就是拖沓。可你有没有发现,真正让学生记住的,往往是老师突然停下来的那几秒?

讲导数时,老师敲了敲黑板:“注意了,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停顿。

“切——线——斜——率。”

每个字都像钉子,一个一个敲进耳朵里。

学生抬头了,笔也停了。

不是语速快慢的问题,是节奏。

重点处慢,过渡时快;抽象处停,实例处连。

就像唱歌,高音要留气,低音要沉底,全篇一个调,谁听得下去?

立体几何最怕空讲。

“这个三棱锥,底面是啥?”

“三角形。”

“那高怎么找?”

“从顶点往下垂。”

“对,但垂到哪儿?是底面中心吗?”

“不一定。”

“嗯,对吧?”

一句“对吧”,不是废话,是钩子。

它让沉默的学生,忍不住在心里答一句:“不是。”

语言要像邻家大哥说话,别端着。

“向量坐标运算”?别说术语。

“给每个向量发个身份证号——横坐标是身份证前六位,纵坐标是后四位,一查就清楚。”

学生笑了,笔记也记了。

别以为肢体动作是表演。

讲正弦函数,老师站成波浪线,手臂一抬一落,全班笑出声,可那条曲线,三年都忘不掉。

画抛物线,手在空中划一道弧,比PPT动五秒还管用。

但动作不是越夸张越好。

有老师板书时粉笔头飞出来,砸学生脸上,全班炸了——不是被知识点燃,是被惊吓到。

动作是辅助,不是主角。

走动,是为了靠近那个低头打瞌睡的人,轻敲桌子:“哎,这题答案是不是‘不存在’?我看你头都快摇成拨浪鼓了。”

笑,是缓兵之计,也是破冰之锤。

提问不是找茬。

教概率时,老师突然问:“现在随机点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抽到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没人立刻算。

“先别算,想想样本空间是啥?”

这句话,把抽象拉回了教室——三十个同学,十七个男生,这就是概率的土壤。

问完别急着点名。

沉默五秒。

这五秒,是思考的黄金时间。

然后指着穿蓝衣服的:“你来。”

不是挑刺,是给机会。

答错了怎么办?

别皱眉,别叹气。

“这个思路有意思!不过如果换成等差数列,公差会不会造反啊?”

学生愣了一下,笑了。

错,成了台阶,不是深渊。

见过老师对着答错的学生翻白眼,那一节课,全班再没人举手。

不是学生变懒了,是心凉了。

难题面前,老师的态度,比答案重要。

有学生死活搞不懂对数函数。

老师没吼:“这么简单都不会?”

她深吸一口气:“来,咱们换个姿势看它。”

“把log想象成管道工,专门疏通指数和底数的关系。指数是水管,底数是水压,log就是那个拧阀门的人——你给它压力,它告诉你流量。”

学生点头了。

老师自己算错一步,也不装。

“哎呀,这步错了,果然人脑比不上计算器啊~”

学生反而更信他了。

真实,比完美更有力。

别以为所有学生都一样。

班里有个女生,数学课永远缩在角落,试卷上空着一大半。

老师发现她爱画画,就说:“你把函数图像当素描试试?”

她没说话,第二天交来一本手绘本:

\( y = x^2 \) 是一弯柳枝,

\( y = \frac{1}{x} \) 是两道撕裂的裂缝,

\( y = \sin x \) 是海浪的呼吸。

她不是不会,是没找到入口。

对视觉型的孩子,粉笔要分颜色。

红色标关键点,蓝色写推导,绿色画辅助线。

思维导图不是PPT,是他们脑中的地图。

对听觉型的孩子,公式要编成顺口溜。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念一遍,记三年。

对焦虑型的孩子,别一上来就问:“这道大题你会吗?”

改问:“前两小问能拿下吗?”

“能。”

“那第三问,就当买泡面送的香肠——有,是惊喜;没有,也不亏。”

压力卸了,心就松了。

最怕的不是学生算错,是他们心里认定:“数学=恐怖片。”

见过太多老师,把课堂变成流水线:讲题、练题、对答案、讲下一题。

公式背了,题型记了,可学生心里没火。

数学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堆砌。

是有人在讲数列时,手舞足蹈地说:“你看,1,3,5,7……这不就是你每天多背五个单词,一个月后多出一百五十个?”

是有人解不出题,说:“怕啥?咱们死磕到底。”

是有人在黑板上画错,笑着擦掉,说:“错一次,才记得牢。”

学生毕业多年,可能忘了 \( \int x^2 dx = \frac{x^3}{3} + C \),

但记得那个讲三角函数时扭成波浪线的老师,

记得那个说“log是管道工”的老师,

记得那个在他们答错时笑着说“公差会不会造反”的老师。

他们记得的,不是答案,是那个让数学变活的人。

别总盯着分数。

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点意思”的老师,

才是真的在教课。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