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悟诗意 朗读现诗情——《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谈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14】
〖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福建省南安市东大小学 叶贵彬】
〖让阅读启发创造·启发学生的想像〗
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展开想像:诗人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由柳树联想到春天来了,人们趁着这美好的春光乘着马车到郊外尽情地游玩……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想像,无疑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浙江省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 金蓓蕾】
〖信息技术促进校本教研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备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备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在人手一机、校园网、多媒体终端教室已建成的情况下,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备课进行了一些探索。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进行电子备课。
老师们在独立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收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立体备课,板块教案”的宗旨,既为备课提供了方便,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一名语文教师在上古诗《咏柳》一课时,学完本诗后,直接在教室的多媒体平台上点击电子教案中拓展内容的网址,学生就可以看到某网站中关于春天的所有古诗,图片、文字和音乐并举,美不胜收,学生自然而然就开始了吟诵积累。这样,既节省了大量做课件的时间,又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查找和使用资料的方法。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中学 何新法】
〖感悟诗情 绽放激qing〗
绽放诗情,以写促读。初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活、对人生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可以说他们具有写诗的“天时地利”。所以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涉足诗句。
如教《咏柳》,就教学生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咏粉笔、黑板、小草等
让学生绽放诗情,尝试诗歌创作,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诗的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东校小学部 孟翠蓉】
〖聚焦开放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求老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开放课堂,在新教材实验中,如果仅有了开放的教材,却没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明确方向,那必定会走“老师一言堂”的老路。因此课堂的开放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把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教学。
比如,在教唐诗《咏柳》时,我觉得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把无声的文字描述化为有形的画面,使抽象的内容更清晰,更生动。对于教材中故事性和形象性强、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给孩子表演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川省成都华成实验小学 张琴琴】
〖小学古诗教学“五趣”〗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实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自己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
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丁声扬】
〖灵活运用语文课堂突变〗
课堂突变,因其偶发性、多样化,应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可循。这里不妨列举数法如下:峰回路转法。
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打坌,或师生讨论问题时,出现了新的知识点,或者是其他原因,致使教学重点产生了偏移。这时教师就要认真对待“异峰”的突起,要不然课堂就会出现“断层”。教师不妨由此及彼,抓住“异峰”与教学内容的共通点,巧妙的引回原路,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如分析《〈咏柳〉赏析》一文,在分析《咏柳》诗时,本来让学生明白它从体裁上分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分属于咏物诗,然后回忆一下《出塞》一诗就可以了。但这时有个学生打断话头,大声问起绝句与律诗的不同来。
此时教师就不能像“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不悦,怒目而斥,而应相机回忆几首唐诗,略加比较,再转回到课文中来。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吴 琼】
〖借助网络媒体 优化古诗教学〗
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在遇到教学远离现代生活,难度较大的古诗时,借助网络媒体,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领会诗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范教员 山东师范大学 生物科学(公费师范生)
- 陈教员 昆明医科大学 市场营销
- 张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市场营销
- 李教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人工智能
- 高教员 天津师范大学 地理
- 王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王教员 哈尔滨理工大学 财务管理
- 马教员 曲靖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 张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赵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