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03】
苏 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juǎn dì fēnɡ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wànɡ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作者与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写景诗非常有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写的。当时正是夏天,诗人到西湖边上游玩,偶然遇到了一场来去匆匆的大雨,他非常高兴,借着酒兴,在望湖楼上写下了这首诗。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下面,我们展开想象,化诗为画,也就是把这无形的文字变成有形的图画。
欣赏这首诗: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黑云:乌云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就像墨汁被打翻了一样。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碧空万里,风平浪静,诗人荡舟西湖,饮酒赏景。忽然间,天边浓云黑压压地翻滚而来,就像把墨汁打翻了一样,乌云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白花花的大雨就从天而降,雨点打在湖面上,水花四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纷纷地倒进了游人的船舱。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卷地风: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猛然间,一阵狂风席卷大地,刹时,乌云和大雨被吹得无影无踪了。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下了船,登上了望湖楼,凭栏而望:风住了,雨停了,云散了,刚才的一切都好像不曾发生过,只见蓝天映入碧水,湖水向天光一样的明亮、纯净、蔚蓝。
你们看,这首诗就像画一样美,化诗为画,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诗境的好方法。这样的想象,不仅可以加深诗意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希望你们今后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诗歌。
【学习写法】
诗人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就把西湖上这场来去匆匆的暴雨描写得这样有声有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诗人善于观察、善于表达。诗人又是怎么观察的?在什么地方观察的?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观察中,抓住了这场雨的什么特点?又是怎么把它表达出来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请你们边读边画边想,然后说一说。
诗人观察的地方,先是在船中,后是在楼上。诗人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观察的。先看云,再看雨,然后写风,最后写天。诗人是通过翻、未、白、乱、忽这样一些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暴雨的特点。
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这样一些形象地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的紧张气氛,雨过天晴,西湖水平如镜的景象,同时烘托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诵读指导】
好,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在朗读的时候,翻、未、白、乱、忽这些词要读得重一些,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这些地方不要读得太快,要给人留下想象和品味的余地。读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诗中画,诗人情。这样才能够读得更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今天,大家学习的有收获。不仅学会了化诗为画的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学会了诗人观察表达的方法。希望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当中去。
【试一试】: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运用化诗为画的方法,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画下来。(即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3.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有顺序地观察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抓住它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陈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工商管理类
- 邹教员 湖南文理学院 物流管理
- 郭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 刘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马教员 青海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全科)
- 孙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
- 李教员 北京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 高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英语
- 商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
- 王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