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深度解析与教学指南——助力学生理解革命精神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7-13】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讲,这篇仅757字的演讲稿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文章通过追忆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生平事迹,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论证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有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本课教学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通过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要实现革命文化传承的立德树人目标。教师需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象,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判断标准,体会革命先辈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目标分层解析
认知维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泰山""鸿毛""精兵简政"等12个重点词语,能准确区分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总-分"论证结构,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演讲稿平实质朴却掷地有声的语言特色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内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革命队伍中平等互助的同志关系
3. 结合抗疫英雄等当代案例,实现革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突破:论证结构可视化
采用"剥洋葱"教学法,通过三层递进解析:
1. 宏观结构:用不同颜色标注总论点与三个分论点(生死观、批评观、团结观)
2. 中观层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拆解"引用-阐释-例证-结论"的论证链条
3. 微观语言:制作"重于泰山"句式模板,开展仿写训练
难点攻坚:历史语境还原
创设"延安电台小记者"情境任务:
1. 播放1944年延安时期历史影像资料
2. 模拟采访当年参加追悼会的战士:"您听到这篇演讲时有何感受?"
3. 对比阅读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理解"人固有一死"的文化渊源
四、分课时教学实施指南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语言积累
活动一:时空穿越导入
- 多媒体呈现延安杨家岭旧址全景图
- 教师角色扮演:"各位小战士,今天我们要穿越到1944年的延安,参加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活动二:语基攻坚战
- 设计"词语闯关"游戏:
1. 看图猜词(展示泰山、鸿毛对比图)
2. 情境填空:"我们要开展(精兵简政)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
3. 近义词辨析:"追悼-悼念""寄托-寄予"
活动三:朗读品鉴会
- 分角色朗读(旁白/毛泽东/战士)
- 重点指导"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演讲节奏
第二课时:深度解析与思维训练
活动一:思维导图构建
- 小组合作学习:用不同形状标注论证结构(总论点用五角星,分论点用圆形,论据用方形)
- 成果展示:将各组思维导图拼接成"革命精神树"
活动二:批注式阅读
- 示范批注方法:
1. 含义深刻句(划波浪线)
2. 论证方法(标数字序号)
3. 情感变化(画心情曲线)
- 开展"批注漂流"活动,互评互改提升思维深度
活动三:价值观辩论
- 设置思辨话题:"在和平年代,如何理解'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 正方:戍边战士/抗疫医生 反方:科学家/教育家
- 引入张桂梅、王继才等时代楷模案例
第三课时:迁移运用与拓展延伸
活动一:微演讲创作
- 选择话题:"我的幸福观""批评是成长的礼物"
- 运用"总-分"结构撰写200字演讲稿
- 设置"TED演讲台",邀请学生模拟演讲
活动二:跨学科项目学习
- 语文+美术:绘制"新时代为人民服务"连环画
- 语文+道德与法治:采访社区工作者,撰写调查报告
- 语文+信息技术:制作"红色精神传承"电子报
活动三:家校共育实践
- 发放"家庭任务卡":
1. 与父母共读《雷锋日记》选段
2. 记录家庭成员为他人服务的三个瞬间
3. 制定家庭"微公益"计划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三维评价量表":
1. 知识掌握:议论文结构图绘制准确度(20%)
2. 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展示(30%)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践行案例(50%)
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轨迹,包含:
- 课堂批注本
- 演讲视频
- 家庭实践报告
- 同学互评卡
六、教学资源包推荐
1. 数字资源:
-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片段
- 中央档案馆馆藏演讲原声(片段)
- 互动式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
2. 文本资源:
- 《毛泽东选集》相关篇章
- 当代"最美奋斗者"事迹集
- 革命传统教育绘本系列
3. 实践资源:
- 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名录
- 红色教育基地VR导览系统
- "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标准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理解"正确对待批评"这一论点时存在认知偏差。后续教学可增加:
1. 情景剧创编:模拟班级生活中受到批评的场景
2. 心理学小实验:气球承受力测试(形象说明批评的积极作用)
3. 家长课堂:建立"批评与表扬"的家校沟通准则
本教学设计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言实践,通过情境化、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建议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保持议论文教学的逻辑严谨性,又要注重情感熏陶的浸润性,让革命精神在当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