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担心学生会受骗 高校师生假扮骗子再考新生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15】
“吴倩同学(化名),你好,我是武汉市资助中心的张老师,我的工号是。你刚进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习,对吗?最近,我们要为一批品学兼优的同学发放一千元奖学金,学校将你的信息报送到我中心来,我中心已审核通过,请你将银行账号……”这段话听起来似乎非常正式,但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几天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的师生们,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的防骗意识,假扮成“骗子”对在入学时“防电信诈骗考试”未通过的新生进行了“回访”。
成立“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
8月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思涵等同学,意识到电信诈骗对新生的危害,决定成立“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防电信诈骗调查问卷”。迎新期间,小组成员对前来报到的新生进行了问卷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约有25%的新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较弱,部分新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及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的处置方法较为欠缺。
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情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防电信诈骗作为今年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不仅讲解了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还教授了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骗局的方法。此外,学院还针对测试成绩较差的新生,开展了“一对一帮助”,确保每个新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防骗知识。
国庆假期的“回访”行动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陈思涵等同学感到有些不安。他们担心那些在测试中表现不佳的新生可能会在假期中放松警惕,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因此,他们决定再次扮演“骗子”,对这些新生进行一次“回访”,以检验他们的防骗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回访”行动开始后,师生们精心准备了各种“诈骗剧本”,包括冒充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模拟情景,让新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信诈骗的威胁。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回访”的结果让“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的师生们既失落又欣慰——竟然没有一个新生上当受骗。
反思与改进
尽管“回访”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生科院党总支常务副书记洪斌仍然认为,新生们的防骗意识仍有提升的空间。他指出,虽然新生们的主观防范意识显著增强,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向老师反馈自己的遭遇,这说明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及时求助的意识。
其次,当同学们感觉情况不对时,几乎没有人在第一时间质疑对方是如何获取到自己详细信息的。这些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持续的安全教育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生们的防骗意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计划在未来的学期中继续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他们将定期举办防电信诈骗讲座,邀请专业人员分享最新的防骗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电信诈骗。同时,学院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会责任与教育使命
此次“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的行动,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学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也展现了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他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防骗意识,还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未来,更多的高校和社会机构能够借鉴这一做法,共同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防电信诈骗帮扶小组”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有效提升了新生的防骗意识。他们的努力不仅为新生们提供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也为其他高校和社会机构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