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0-18
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篇1: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6月初的高考将至,高三考生们普遍出现紧张、怀疑、失眠等问题。对此,23日,记者采访了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唐烨和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李俊丽。据介绍,良好的心理暗示可以对考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一:复习状态松散心里着急

  问题:高三学生小松,临到复习后期,感觉自己状态很松散,但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地学,心里很着急。

  解决策略:这是高三后期中等考生的普遍问题。这个时期应该回归基础知识、回归中低档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难题以及做题量。要学会为自己打气,也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床,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必到阳台大声喊——“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是最棒的!”喊完就会觉得自己充满斗志。

  案例二:考试时紧张总想去厕所

  问题:高三学生小丽,一想到高考就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考试过程中也特别紧张,头冒汗、心跳快,还总想去厕所。

  解决策略:适度紧张能唤起自己最好的应激状态,建议不用刻意追求不紧张,尽量规律地作息,让自己通过温书、做题等复习状态慢慢平静下来。专注于眼前正在做的题,领会它,每天都有一个小小的扎实的收获。

  考试中可对自己进行暗示:“不仅我紧张,别人也会紧张。”如果还调整不好,不妨深呼吸,反复6次。这个办法在临发卷和考场躯体紧张时特别有效。总想去厕所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该去厕所就去,躯体反应就不强烈了。

  案例三:看别人翻卷子就着急

  问题:高三学生小志,平时感觉知识掌握得很好,可是一到考试时就想不起来,而且考试时只要一听到别人翻卷子就着急。

  解决策略:生活中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你明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可就是在见到此人时想不起来,过一段时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是舌尖现象;还有,人的思维不一定马上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经过一个酝酿的过程,当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去做其他的事,过一会灵感到来,问题会马上得到解决,这是酝酿效应。所以,当在考场上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妨做其他的题,回过头再做难题。别人翻卷子不一定是做得快,可能是不会做才翻来翻去的,要暗示自己:“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别人不会的我可能会。”

  案例四:总有“万一涂错卡”等杂念

  问题:高三学生沙沙总觉得自己已走进大学校园了,还担心要是在考试时答题卡涂错了怎么办。

  解决策略:那种想象大学校园情景的心里暗示会给考生带来一种愉快的感觉,可以适当“做白日梦”,能给人带来兴奋,这是一种积极暗示。

  担心涂错答题卡的考生不在少数,从心理学来讲,人都有一种预期焦虑:即事情没有发生却担心。太渴望顺利了就产生担忧和恐惧。因此,考生应积极暗示自己:“小心一些、仔细一些就没有问题。”

  案例五:担心高考前夜睡不好

  问题:高三学生鹏鹏现在总是失眠多梦,还特别担心在高考前夜,也就是6月6日晚间会不会睡不着觉。

  解决策略:大多数高考考生在6月6日晚上会难以入睡。建议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早上床,到点该睡了就躺在那里,让自己浑身放松,什么都不想,舒服地躺着,当你“不在乎,不生气,不计算”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其实,睡眠几个小时就够,告诉自己“睡得少更精神”,保持积极的心理暗示最重要。

篇2: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心理案例分析:高三生太看重成功反成压力

  太看重成功反成压力

  读者来电:小华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这次高考我们都对他寄予了很大期望,他自己的目标也直指清华、北大。但随着高考日期临近,小华却开始睡不着觉、学习时也提不起精神,开始不断怀疑自己是否真能考上名校。小华家长

  专家支招:一些考生过度看待成功,反而加重心理负担。期待值和成功率好比坐标上开口朝下的抛物线,期待值一旦超过最高点,成功率就会越来越低。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正确对待高考,不要过度看待成功。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不是人生的最终选择。

  做噩梦就当是解压

  读者来电:连续一周,我总是梦见考场上的我忘带准考证,要不就是看见考卷头脑一片空白。这些梦不会真的今年应验吧?我真的很苦恼。高三学生晓晓

  专家支招:考生梦见自己忘带准考证、考砸啦等情况,其实是一种心理机能的防御,帮助考生解压,释放紧张、焦虑情绪。做梦其实也是一种解压,考生碰到诸如此类的噩梦,不要惊慌、恐惧,要换位思考压力已经过去了,接下来镇定面对高考。

  坏情绪要说出来

  读者来电: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越临近高考,脾气就越大,经常无缘无故摔东西、生气,有时还冲动地说出要放弃高考。我们看到很着急。陈家长

  专家支招:压力过大,考生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就越容易产生。一旦发现这一现象,考生应保持冷静,不要愈演愈烈。考生其实不妨把这些情绪说出来,而不是做出来。家长也应适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通过打球、唱歌、呐喊等方式帮助孩子释放消极情绪,或是通过闻香、拥抱、亲密接触大自然等帮助孩子解压。

  编后:一旦家中的考生出现类似的反常举动,家长不必太过焦虑,其实这都是“高考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专家建议家长和考生不要过于在意高考得失,对于假想的情形更不要对号入座,应客观对待自身情绪的变化。

篇3: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复习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挤掉了打篮球、踢足球的时间;梦想中富丽堂皇的“象牙塔”不知什么时候多出的一块砖头,就快压弯了脊梁;试题、考试、名校、前程……一双双充满无比期盼的眼光,正将他们背上压力的气囊越吹越大。

  心理学家耶克斯发现压力与效能之间其实呈“倒U形”关系。它意味着压力必须维系在一定的水平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同学们学习的效能带来负面影响。在现实中,低压现象并非没有,但更多的时候生活如战场,压力无处不在。透支自己、拼命死撑,绝非明智之举;适时减压,富有弹性地应对,才能更好地挑战极限。

  面对滚得越来越大的“雪球”,你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吗?那么,请尽快找到属于你的那个安全气囊,适时解压吧。

  安全气囊“3R原则”

  Relaxation(放松)

  时间:把娱乐消遣、休息放松的时间一同写进你的复习日程表。

  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调节不良情绪,哪管你是男女,哭吧哭吧不是罪。

  饮食:通过饮食上的调节缓解焦虑、紧张、失眠等不适,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类,减少肉类摄取,少喝浓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少吃辛辣食物,不过分依赖保健品。

  Reduction(缩减)

  情绪:愤怒时要保持冷静,过于狂喜时要知道收敛,悲伤时要学会转移焦点,焦虑的时候要懂得消遣、娱乐一下,惊慌时要慎记冷静。警惕:任何过度的情绪表现都是一种隐蔽的压力源。

  目标:别把目标、期望值定得太高不可攀,要知道降低目标并非弱者行为,不要与自己抗争、过不去,保持平常心是关键。

  任务:在兴趣、爱好、娱乐中暂时迷失自己,或者找个空子让自己稍稍偷懒一下,或者找个理由到大自然中去接受心灵上的浸染,感悟生命的可贵。

  Reorientation(重整)

  人际网络:学会从家人、朋友、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寻求到完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知识结构:对比“木桶效应”,检讨一下自我在学习上的短处,完善自我优势,整体提升竞争能力,使学习水平逐渐成熟、稳定。

  价值观念:记住,条条大道通罗马,高考并不是成材的唯一出路。你尽可放开手去用心一搏。

  【个案解读】

  “高一、高二曾就读于市里一所普通中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错,一直是年级的佼佼者。高二学期结束,父母把我转到重点高中读高三,可谁想到,重点中学里高手云集,竞争无比激烈。这里的老师、同学再也不像以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那样关注我、肯定我了。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排名居然一下掉到了班级第十名,年级第二十八名!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仿佛瞬间从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于是我开始不愿去学校,怕见班主任、任课老师,更是开始夜夜失眠……”

  ◆Relaxation(放松)→撒娇法

  优等生大都天资聪颖,学习优异,往往受到外界的青睐,主观上给他们定了位,是好学生。优等生也给自己定了位,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集体中常表现出坚决果断、争强好胜、不苟言笑,这些面具无疑成了一种无形的禁锢,反倒让他们活得更没生趣。

  所以,不要总是展现你“强势”的一面,从而掩饰孤独、脆弱的另一面。有句话说“撒娇是女生的杀手锏”。其实,无论男女,都需要撒娇这一个情感发泄的渠道。压力,虽说不能被分担,但你仍可以让家人、朋友触摸到你软弱、无助的一面,从他们体恤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辞中获得新一轮的学习动力。

  ◆Reduction(缩减)→简化法

  优等生长久以来都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宝,一直受到重视,以致养成了他们骄横的心理,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极度的脆弱,容不得半点失败,一旦失败便痛不欲生。发生这种情况,正确认识自我,在客观分析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给自己拟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是关键。活得愈复杂,压力就愈大。所以,不要总幻想那些好高骛远、不能实现的目标,更不要过分要求自己和他人一样,省得自寻烦恼。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逃避现实,不懈怠自己,在客观分析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简化自己的欲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Reorientation(重整)→同盟法

  优等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且性格多封闭,遇事不愿求人,另外,有些优等生为保住自己的第一宝座,很少与其他同学沟通,表现得自私自利,认为帮助他人会浪费时间,更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陷入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偏执,影响自身的成长进步。

  有着同样问题的你,不妨试着打开身份标签这层窠臼,敞开心扉在学习上和同学们结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加入某组织的QQ群,相互扶持、相互激励,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一来,便能从组织汲取到更多的友谊养分,从而构筑起完好的心理支持系统,促进自我成长空间。

  学习,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车轮。压力,像是车轮上甩出的泥点,一不小心便落在我们疲惫的心灵。不同的人,压力的作用点不同。试试给自己号号脉,看看你的主导压力究竟在哪里,然后对号入座后,送自己一个安全气囊,一副减压妙方。

  广西心理卫生协会  李美莲

篇4: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心理案例分析:考前复习孩子失眠怎么办

  案例描述:

  “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紧张,吃不香睡不着。从模拟考试之后,我就开始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越想早点儿睡就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总是做梦。白天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坐在教室里,精神却集中不了,听讲效率很低。有时候为了保证睡眠,我特意早上床睡觉,结果更糟,两三点了才入睡。从小我一直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他们都说我一定能上重点大学。如果照现在这样下去,高考我肯定考不好,得让大家失望了!”

  分析:

  这是一位高三学生在咨询时说的话。这位学生谈到“临近高考,越来越紧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情况,可能是很多高三学生面临的问题。临近高考,大部分高三学生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反应。之所以紧张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对高考的高度重视,甚至是过分夸大了高考的意义,既希望能超水平发挥,又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日思夜想,忧心忡忡。怎样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

  建议:

  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既然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一路都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成绩很稳定,就要相信孩子的实力,在高考中能正常发挥。

  其次,父母要淡看高考。尽管高考是一次重大考试,但并不会就此决定孩子的一生。退一步说,即便孩子在高考中不能正常发挥,求学的路并没有就此止步,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因此,高三阶段,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励,不要因为自己的殷切希望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父母如果一味强调要考一个好大学,让孩子觉得只能赢不能输,势必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其实,只要让孩子心态平和,就能更好地应对高考。

  很多高三生和父母都为失眠的问题而烦恼。为什么会出现失眠?失眠是因为对睡眠过度关注,每到入睡时,便担心睡不着,于是产生了对睡眠的焦虑。其实出现失眠是正常的,造成困扰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不想让自己失眠”的想法。当一个人觉得难以入睡时,往往会力图控制自己的睡眠,总想让自己早点入睡,但这种想法往往只会起到干扰作用,结果是越控制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控制,造成了恶性循环,令自己疲惫不堪。

  发现孩子偶然失眠后,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孩子“偶尔失眠没什么可怕的”,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会患上失眠症;复习完了,洗个澡,躺在床上身心放松,闭目养神,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其次,不要刻意“求睡”。有的高三生觉得前一晚失眠了,必须要补回来,因此刻意改变平时的作息时间,提前去睡,结果反而睡不好。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人体的生物钟不能一下子适应。

  大多数高三生习惯了每天复习到很晚才睡觉。如果希望高考前能够早睡一会儿,以保证状态,要提前一段时间逐步调整:从今天开始提前15分钟,过几天觉得适应了,再提前15分钟,慢慢地到高考前就可以提前到合适的时间了。如果突然提前很多,往往会导致躺在床上睡不着,进而为失眠而烦恼。

  有高三生和父母担心,高考前一晚,由于紧张和兴奋会失眠。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医学上认为,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也是一种休息,对大脑有一定的放松作用,考生不必因为睡不着而太紧张。即便真的睡不着,由于考试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睡眠不足的影响也不大。

  另外,父母要让孩子尽量生活规律,正常作息,以保持人体的生物节律;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入睡;让孩子的卧室保持整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使人兴奋的饮料,避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激烈的体育比赛等。

  考前失眠自我调节的小方法

  第一种方法: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先做3至5次深呼吸,然后想象在黑暗中有一个不太亮的白点,并集中注意力控制这一想象中的白点进行缓慢的圆周运动50次,再换成缓慢地勾画五角星轨迹50次。如果感到改变不大,则重复上述意念运动程序数次,然后再进行两次深呼吸。每进行一次深呼吸,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已经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诱导入睡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躺在床上,不必刻意入睡,让自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是否入眠,可以想一些轻松的事情;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不用焦虑。其次想象自己漂在水面上,告诉自己“我现在很舒服,很快就可以入睡了”。有了良性的心理暗示之后,情绪就会放松,入睡也就容易了。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

篇5: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现在,高考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很多考生难免出现一些考试综合征,如过分焦虑、紧张失眠、焦躁不安,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考场取胜的重要法宝。下面针对真实事例,请教育专家为考生及家长如何以正确心态对待考试支招。

  事例1

  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

  小林的成绩基本保持在班级前10名。随着考试临近,他却变得茫然起来,厌倦了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觉得累了、乏了。早上不想早早起床,能懒一分钟就一分钟,实在是太困了;上课很难做到全神贯注,经常开小差、打瞌睡;晚上有时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

  在这么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的状态却像一个原本充满气的气球正在慢慢漏气,不能集中精神好好看书,他很着急,该怎么办呢?

  原因

  小林出现了一些逃避心理,因为他害怕面对考试的失败,这种心理越临近考试就变得越明显,从而打乱考生的正常学习计划。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考生出现疲乏、厌倦、懈怠、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倦怠心理。

  支招

  1、应该保持自己以往状态良好时的学习习惯,不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过分关注这件事,甚至为此而焦虑。可以尝试找来一块写字板,将自己以往正常的作息计划写在上面,从而督促自己按照这个计划完成。

  2、训练听课技巧。有意注意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时间长了会引起大脑疲劳,导致注意力涣散或分心。其实,很多人都不能做到一堂课40分钟自始至终都注意力集中,所以要提前预习,知道上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带有目的性地去听才更有效率,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3、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许多考生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从而更多地去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自认为“不足”的复习时间,而忽略了这种超负荷的运转给自己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足等。相反的,保证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大脑好好休息,让身体好好放松,做到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事例2

  因害怕成绩下降而焦虑

  高考临近,有的考生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心里总惦记着考试,情绪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害怕考试成绩下降。

  某普通高中高三男生小海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在大的考试前他总是会心跳加快、出汗、担忧等,甚至头痛、发烧。而他近来神情恍惚,记忆力下降,有时明明把物理、数学等课本放在茶几上,过一会却跑到书架、床头等处翻找。一节课他会走神三四次,最近的模拟考试,本来拿手的数学都没考好,心情愈发焦虑。

  原因

  “考试焦虑”是考生当中最普遍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全力以赴地进行考试,使自己的水平得以充分发挥。但少数学生可因情绪紧张而出现过度焦虑,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这种情况称之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因为考生对考试结果过于紧张或担忧而产生的,一般在进入考场、未正式做题时焦虑反应达到高峰,表现为考前紧张、恐惧、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胃肠不适、出汗、尿频尿急等。

  支招

  1、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明白在考试前出现适度焦虑是正常的、甚至是有利的心理状态,只要合理地加以调适,就能让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小。切勿放大焦虑的负面作用而陷入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2、注重复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应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如何合理安排好复习之上,循序渐进地完成计划,而不用整天去担心考试的结果会如何,要相信积极而又努力的付出,总会收到一定的回报。

  3、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以调整好心态,顺利迎接高考。

  事例3

  追求完美把瑕疵想得很严重

  小唐是某重点高中的高三男生,性格内向,从小就很听话,学习和生活都能自觉自律,成绩在全年级里数一数二,是父母和老师引以为豪的“优等生”,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定要考上清华,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小唐觉得自己每门功课都要力争第一,如果分数没达到自己的要求,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完了,考不上清华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就要破灭了”。他总能把学习上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想得很严重,内心纠结不已。

  原因

  小唐的成长经历及个人性格等原因,形成了他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结果而言,追求完美往往还成了“绊脚石”,过分关注“完美的结果”,苛求生活和学习中的诸多细节,强迫自己为此而执著,从而使自己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不但对达成目标无益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

  支招

  1、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顺其自然,坦然面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的心态是:态度积极,顺其自然,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2、把目标调低一点,给自己预留一些适度的提升空间,这样自己才能体验进步及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事例4

  总爱拿自己和同学做比较

  高考临近,小符却感觉自己情绪波动越来越大。在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总分一次比一次低,排名越发靠后,其实她知道并不是自己退步,而是到了最后阶段,很多同学经过发狠“恶补”而成绩赶超,所以把她给比下去了。老师每次公布成绩时,她都感到抬不起头。

  因为担心成绩赶不上来,小符吃不好、睡不好,不知道在最后一个月里该如何规划自己,超越自己。

  原因

  小符成绩并无明显下降,只是其他同学超过她而已,从而导致她的心态发生变化,以至于总是和同学去做比较,而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

  支招

  1、明确定位,合理计划。攀比对个体最大的伤害表现在对自我的否定,要多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不要因为盲目攀比而轻易否定自己。

  2、合理比较,提升动力。怎么比呢?就自己与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只盯着分数进行攀比,要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比如你今天做了50道数学题,很多是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这就是你今天的收获,每天积累一点收获,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篇6: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案例研究

  为什么我的脑后总有一双眼睛;为什么你总在说“你要努力你要努力”;为什么我考不好就辜负了你?为什么你每天的言行都给我那么多的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在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病房,住院的高考考生就有10余人,其间,到医院咨询治疗的近40余人,而患上高考焦虑症的,几乎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十年寒窗,这个月是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时的高三学生压力很大,随之而来的是千奇百怪的表现:有的听到翻卷纸的声音就能急哭;有的模拟考试后,做什么题都记不起来了;有的拒绝模拟考试,科科零分……

  临近高考,这些学生是怎么了?

  考场上她听到翻卷纸声急哭了

  原因:认为同学翻卷纸就是答完了,很着急诊断:高考焦虑症

  小溪(化名)是一所省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听见同学翻卷纸的声音就着急,翻得越多她越慌,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她失声痛哭,“他们答得比我快……”

  小溪的班主任杨老师告诉记者,小溪的学习成绩很好,排在前面,她的目标是上海交大。

  小溪认为同学翻卷纸就是这页答完了,开始答下一页了,当有更多同学翻卷纸的时候,她就受不了,越来越紧张、着急。

  在那次痛哭后,小溪去看了心理专家,专家认为这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告诉她别人翻卷子不一定是做得快,可能是不会做才翻来翻去的,要暗示自己:“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别人不会的我可能会。”

  男孩“一模”后啥都记不住了

  原因:一直都是好学生,一次考不好接受不了诊断:高考焦虑症

  辽阳灯塔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于洋(化名),在四月中旬住进了辽阳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一科病房。

  妈妈对医生说,孩子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好像什么都忘记了,在教室里也坐不住;看书看完一部分,过后看了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医生诊断于洋患上了严重的高考焦虑症。

  于洋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老师、父母、亲属心中的优秀学生。

  心理一科主任心理医生韩丽彤介绍,像于洋这样的病例是焦虑症认知成分表现,他的心理负担太重了,一次考不好就接受不了,觉得让家人失望,压力很大,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路不清晰等。

  她突然拒绝模拟考试,科科零分

  原因:一旦成绩下降,母亲就会唠叨,几近崩溃诊断:高考焦虑症

  小芬(化名)最近在摸拟考试中拒绝答卷,结果科科零分。面对品学兼优的女儿,小芬的母亲无法理解。

  据辽阳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二科主任徐晶介绍,小芬母亲很关注女儿的成绩,女儿的每一次各科考试分数,母亲都会用小本子一一记录下来,甚至还列出了对比表格。一旦小芬的成绩下降,母亲就会唠叨自己如何含辛茹苦之类的言语,小芬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徐晶分析,小芬的行为属于焦虑症的行为表现。

  吴飞:中学高级教师,辽宁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参与“十二五”教育部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相关研究》、国家级课题《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组长。

  大脑高度集中1小时,超时请休息

  紧张和焦虑主要来源于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如果能科学合理运用大脑,再保证学习方向正确,那得到的将会比付出多得多,也就没了紧张焦虑之感。

  这就需要合理利用大脑,且是利用大脑疲劳周期。人的大脑高度集中注意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如果连续一个小时高度集中,那么1小时零1分时就会出现暂时的溜号现象,但这并不会对你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时间长了,大脑疲劳周期就会常常来干扰你,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超时就要休息。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定期运动

  要保证大脑的营养,就能量而言,大脑需要大量葡萄糖,所以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每天早上,早饭要吃得好,最好有大量的新鲜水果。中饭要吃得好,最好包括一道新鲜的蔬菜色拉。要将鱼、果仁和植物油脂作为饮食的主要部分。定期运动,以使血液充氧。

  同时要做几件事,按重要与否排序

  在复习中,如果你手头同时有三件事情要做,势必会相互影响。因此建议学生要将你手头的几件事,按照重要与否排序,然后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一件事一件事的去解决。

  深呼吸、听音乐、没事儿冥想

  1.呼吸放松法:闭合双眼,吸气5秒钟,憋气20秒,呼气10秒钟,反复练习10次,达到放松目的。

  2.运动放松法: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活动腰肢。坚持每天锻炼身体1小时,但要减少剧烈运动。

  3.音乐放松法:快节奏的音乐令人兴奋,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有积极作用。

  4.沟通放松法:当感觉到压力、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时,与知心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沟通交流。

  5.冥想放松法: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冥想自己进入大自然的美境,冥想听到小溪流水、小鸟鸣叫等,会达到放松的目的。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