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8-10
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篇1: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网瘾不等于网游瘾

  “网瘾”,学名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一种现代的心理疾病。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集中的表现就是网上聊天和网上游戏,网游瘾只是网瘾的一部分。

  网游瘾不是病

  只是一种不良游戏习惯

  网络游戏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跳皮筋一样,只是游戏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建立一个同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人际交友圈和社区,网络游戏构筑的是一个虚拟社会,你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任何一个你想要的角色。在网络游戏中,因为接触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比如诚信、公德和友爱。这个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对于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来说,他们把人生的全部精力或者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网游中,把网游当做了逃避和发泄的渠道。如何评价一个玩家是否有不良的游戏习惯,取决于他们在游戏上花了多少时间、对游戏的依赖程度是否影响到他的生活能力。

  自制力才是戒瘾第一力

   之所以选择在网路上玩游戏,是因为我们输得起;真实生活里玩游戏,我们绝对输不起。选择虚幻还是真实,在于自己的自制力。很多网游瘾者都明白这个问题,但是一开电脑就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游戏当中去,这个是典型的自制力不强。像网络游戏中需要选择不同的职业一样,生活中也要面临很多的选择,游戏中职业选得不好还可以删号重练,但是生活中呢,有的时候一步错将满盘皆输。

  未成年人重在引导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自制力差是通病,一旦染上网游瘾,很难自拔。小猴在这里提供几个方法供家长参考。

  参与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取得信任和共同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他的游戏时间,还能了解他的交友情况。

  转移法:中国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根源在于没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大都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苦不堪言地攀爬华山独路。作为家长,有义务因势利导地转移孩子的兴奋点,比如练书法、画画、登山、打篮球或者踢足球。

  限制法:未成年人的玩心重,家长还是要适当地限制一下他。如果能和孩子达成协议最好。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每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周六、周日三个小时。

  设置法:电脑一定不能放在孩子的卧室。最好放在客厅或者父母的房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他的上网时间。

 

篇2: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呢?

  多陪一陪孩子给予关心。

  在网瘾少年家庭中,大多是父母在外打拼,很少陪着孩子。

  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很多孩子会造成情感缺失,沉默寡言,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安慰。这一点在单身家庭尤为明显。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长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爱,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喜欢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

  这种控制型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从小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形成网瘾;有些孩子就用刺激的方式来对抗,沉迷游戏。

  谨慎选择“网戒中心”

  面对已经沉迷网络的孩子,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选择了所谓的“网戒中心”,接受所谓的矫正和治疗。

  药物、体罚甚至电击等方式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不能够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性认知,不要盲目选择,反而害了孩子。

  对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凶于狼,家长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除了做好家庭教育外,关键是要及时咨询正规心理医生。

篇3: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笔者一直认为,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的发展与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但愿更多的父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与人格,智力开发与情商教育并重,让孩子在自在、宽松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近年来,网络的兴盛造成了大批网瘾少年。怎样帮助网瘾少年回到正常生活,成了不少父母心头的痛。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我看到这样一组画面。

  在临沂网戒中心,记者面对受训的孩子,先对坐在对面的家长提出问题:

  “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一下手!”

  “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这样的行为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

  ……非常遗憾的是,几乎每一个问题之后举起的都是如林的手臂。

  记者再将目光转向孩子:

  “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跟父母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并且比较严重的,请举一下手!”

  “曾经在家庭当中遇到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孩子们举起的手臂比家长们更密集。家长与孩子存在如此隔膜。

  笔者一直认为,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的发展与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几代人精心培育自己的儿孙,目的是让他们成为成功、幸福的人。可是无数事实却反映出结果与初衷相悖。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两个严重误区,一方面是溺爱,另一方面又对孩子比较专制,不民主,处处管理到,处处管制到。这两种误区结合在一起,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强行塑造”。像捏泥人,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至于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性格素质规律,家长往往考虑得非常不周到。

  但愿更多的父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与人格,智力开发与情商教育并重,让孩子在自在、宽松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篇4: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生命活动中的必需部分,并由此产生心理、生理依赖性。孩子可以在网吧内上网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知饿,不知渴,或睡在网吧,上网时精力集中、愉快,从网上得到解脱与欢乐,忘记人世忧伤与烦恼。

  有些孩子在父母强制性戒除网瘾后,他会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或出现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冲动行为,一旦父母又准其上网,则上述戒断症状全部消失,同时产生欣快感。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孟老师根据多年经验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

  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仅仅靠父母的强制性戒除,只会适得其反,严重的会使孩子更加叛逆,做出让人惊讶的事情来。

  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网瘾孩子也是一样,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治疗。

篇5: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网络成瘾有哪些类型?

  它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信息成瘾、计算机成瘾等等。

  青少年对网络成瘾者的认识误区(认知偏差):

  1、我在网上比现实生活中更受尊重;

  2、网下世界不如网上做的事情令人兴奋;

  3、我觉得我上网比别人少;

  4、在网上我才找到真正的自己;

  5、网上人际关系比网下的更充实;

  6、在网上比面对面的接触能更好的了解一个人;

  7、我真希望朋友和家人知道网上人们多么尊重我;

  8、我觉得上网的兴奋感超过伴侣之间的亲密感;

  9、在网上我最安全

  10、网上世界比现实生活更充实;

  11、人们因找上网而认可我;

  12、除了在网上认识的人以外,几乎没有人喜欢我;

  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

  1、思维方式倾向小计,行为自控能力差;

  2、焦虑、抑郁、社交困难;

  3、内向、寂寞、害羞与自卑;

  4、不自信、警觉、叛逆;

  5、情绪敏感性与梵音性较高(神经质);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从培养孩子兴趣开始

  “兴趣,是孩子成才的起点”,兴趣和爱好对孩子的学习有强大的推动力。它能让学习变得更加快乐。有了兴趣、爱好,人么就会下意识地从事或追求这种爱好的事情。兴趣、爱好是一种学习的推动力,促使人们勤奋,让人始终坚持着做下去。兴趣、爱好还能提供给人愉快的感受。孩子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和满足感。实际上,有很多人成功的原因都是因为他小时候的兴趣和还好。

篇6:培养孩子健康上网习惯

  对于孩子们来说,身教胜于言传,如果父母自己都是低头族,又怎么可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呢?

  现如今,不少的家长都在为孩子们沉迷电脑游戏而烦劳,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电子设备ipad、手机都收起来。

  但是呢?很多父母从自身原因都没有去解决,又怎么能够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呢?目前,上网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更多孩子愿意宅在家里。有调查显示,“00后”的休闲偏好具有日渐浓烈的信息化色彩,33%最喜欢的是上网,比“90后”几乎增长了两杯。网络话生存随时新媒体时代的大趋势,但也不能不说跟大人们成天捧着手机和电脑有关。

  更重要的是,父母玩手机不仅影响孩子的喜好,让孩子难以养成适度上网的好习惯,也占用了宝贵的亲子时间。缺乏亲子沟通,也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南京几名小学生记录下来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值得家长们反思。不少家长总说独生子女不好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难搞定,可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成长期,你都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校园的趣闻,听他们说说生活中的困惑,缺乏沟通,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又怎么可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对症下药呢?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阮教员 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 AN教员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 - 艺术历史
  3. 姚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教育师范
  4.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5. 向教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础日语
  6.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7.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9.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10.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