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的心灵绿洲:如何应对失眠与焦虑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7-30】
在高考的倒计时钟声敲响之际,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跳随之加速。高考,这个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同战场般的存在,不仅考验着他们的知识储备,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失眠、焦虑、烦躁,这些成为了许多考生在高考前夕的常态,他们需要在紧张的备考中找到心灵的绿洲,以轻松的姿态应对这场人生大考。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近期变得异常忙碌,许多考生和家长前来寻求帮助。心理科主治医师钟慧介绍,考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压力过大、精神负担重、期望值过高、缺乏自信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
据钟慧主任透露,90%以上的高考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失眠问题尤为突出。失眠的困扰往往表现为无论多么疲倦都难以入睡,个性的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感觉精力下降,以及出现烦躁情绪。这些问题往往与考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有关,包括人生观、应急能力和性格。
为了帮助考生放下心理包袱,钟慧主任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考生要学会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应对考试”、“我已经准备好了”,通过积极暗示来调整心态、情绪、意志及能力。其次,考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客观看待自己的成绩,制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能力。
第三,考生要坚持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避免打“疲劳战”,确保大脑得到休息,保持良好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最后,如果出现失眠症状,考生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度紧张,可以静静躺着闭目养神,这本身也是一种休息。
家长的角色同样重要。在高考备考期间,家长应该保持平常心,不要过分焦虑,避免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过分关注孩子的心理症状。同时,家长应该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自己,实现劳逸结合。
在学校层面,钟慧主任建议学校应创造温馨的环境,避免使用“高考倒计时”、“高考冲刺”等刺激性的标语,使用人性化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在过程中享受收获”等,以帮助学生保持平常心态。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的战争。考生需要在紧张的备考中学会自我调适,家长和学校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只有这样,考生才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展现出自己的真实实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
- 段教员 成都东软学院 供应链管理
- 明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 魏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
- 沈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耿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