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考生还要思考哪些事?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考生还要思考哪些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7-20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考生还要思考哪些事?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它也是学生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高考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开始。

关于高考前心理疏导的文章遍地都是,今天我们更进一步,拓宽视野,把高考看作是一个人生的节点,对这个节点前后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做一些探讨。

如果要对高考做一个阶段性的时间划分,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考前与高考时,这个阶段以考试心理为主,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焦虑和紧张;第二阶段则是等待成绩公布和填志愿的阶段,此时考试焦虑已然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对成绩的态度以及关于大学和专业的抉择;第三阶段是录取以后,这个阶段也标志着学生们开启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也有更多重要的人生选择会接踵而至。

高考前准备与高考时的临场发挥

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们的心态也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可以说,焦虑和紧张情绪是考前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那么如何在高强度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负面情绪体验呢?

首先是心态上的调整,特别是冲刺阶段要抱有一种心理学上叫做“成长型思维”的想法。所谓成长型思维,强调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可塑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

考生们需要了解的是,尽管看似你是在跟数十万名考生进行“残酷”的竞争,但事实上考试始终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小测试都是对过去的自己的重新衡量。从犯过的错误中学习,是冲刺备考时最有效率的方式。

成长型思维就特别注重对自我的建设性批判,把每次发现的错误和不足,看作是进步的空间而不是对自信心的打击。所以往往抱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进步更快、成绩也更好。

成长型思维同时也能阻止一种“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在心理学里的称呼)的产生,尤其是对于成绩没那么优秀的学生,如果抱着每进步一点是一点的想法,就不会轻言放弃、破罐子破摔。此心理同样适用于高考时的临场发挥。

考试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尤其是碰到难题的时候很容易引发焦虑情绪,但如果抱着“拿下一分是一分”的想法而不过度纠结于难题的话,心态也会更加平稳,发挥也更好。

面对备考期间焦虑和紧张的另一种策略是寻求社会支持,尤其是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扶持,它往往比来自成年人的鼓励有更积极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在焦虑的情况下,有时候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鼓励恰恰会转化成心理压力,因为学生们很清楚大人们对自己抱着很大的期望。

但同伴支持通常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即便是到大学以后,也经常会看到有学生结伴复习准备期末考试、考研、考GRE等等,大家互相分享复习资料、探讨解题策略、互相加油打气、诉说内心感受。这些都对缓解考试焦虑有着积极的作用。

志愿填报:大学和专业的抉择

高考的结束才是精彩的开始。首先是公布成绩。无论考得怎样,绝大多数学生要做的便是接受结果并接纳自己,毕竟将来的路还长,一场考试决定不了你的一生。

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可以从填报志愿开始。其实...

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可以从填报志愿开始。其实填报志愿与职业选择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生对于自己的职业以及生涯规划往往是比较模糊的。清晰的规划往往又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有关。

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便是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也就是“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的问题。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看法,高三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自我同一性进行探索的阶段。

概括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对未来表示迷茫,更何况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了。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呢?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就是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该量表固然是现今比较流行的职业兴趣测量工具,但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质疑霍兰德量表的实用性。尤其该量表主要是基于美国的文化以及职业生态编制的,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使用时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所以笔者尽管不反对大家使用该量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但是对于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还是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更重要一方面是,高中生往往又对很多职业的工作内容认识比较模糊和宽泛。比方说,学心理学就一定是会帮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经济将来肯定能炒股会投资赚大钱、学设计的主要就是画画,等等。这些也都是社会上对于各种职业的粗略认识。而事实上,很多专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与人们观念里的形象完全不同。

笔者也鼓励大家从多种信息渠道去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幸运的是,当今高中生所处互联网时代相较于、前在信息获取的效率上有显著提高,所以能轻易地了解到各种专业的信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便是网络媒体提供的信息往往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信息碎片化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决策判断上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还提倡学生去了解局内人的真实感想。

什么叫局内人?就是已经在读某个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一个专业有着感性而又客观的认识,对于很多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此时学校以及家长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学校可以邀请校友回母校讲讲他自己在大学的经历和专业学习情况,或者家长通过亲戚朋友里有相关经验的人去了解自己孩子喜欢的专业的情况。

这时又会涉及到第三个方面,也就是大学和专业应该是由孩子自己决定还是父母帮TA决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很多父母出于各种理由强行要求孩子选择他们明显不喜欢的专业,这样做的危害是巨大的。

引起家庭矛盾自不必说,志愿填报后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孩子不满意,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对将来发展失去动力,心理学里面叫“内在动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内在动机,TA对将来的职业规划也会是被动的、模糊的,甚至会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因此提醒广大父母,千万别逼孩子去TA不想去...

因此提醒广大父母,千万别逼孩子去TA不想去的学校和专业。

当然,这并不代表父母不能提供任何建议和意见。相反,父母仍然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寻找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起学习和讨论、支持和协助孩子做出他认为最恰当的决定。沟通,是关键。事实上,在生涯规划方面,并没有最完美的选择,只有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很多人最初的专业和后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也照样能成功。有着自主的长远的规划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抱着开放的心态,是填报志愿时比较好的一个状态。

另一个与填志愿相关的是同伴的影响,这其中受到高中恋爱对象的影响尤为明显。很多学生为了能与自己的对象同处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城市,会选择填报自己不是最喜欢的志愿。

在此笔者需要郑重提醒,填志愿当以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为主,随后再考虑其他因素,否则,会发生到了大学以后没多久分手但是又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事情,到时后悔莫及。但是如果两个人考到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真爱,事实上地理上的距离并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

大学录取以后,开始人生新的征程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基本标志着高考作为人生重要事件的正式结束。接下来,每一个即将在9月跨入大学校园成为大一新生的人,都会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在此,笔者觉得有两种心理上的准备是需要做的。

首先,面对目标,无论是学习目标、职业目标还是人生目标,都要保持坚毅(grit)。这也是心理学家在研究了很多成功人士以后,总结出来的所有这些人共同拥有的特质。Grit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激情(passion),一个是坚持(perseverance)。

这也是之前笔者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重要原因:只有自己做的选择才会激发兴趣和激情,而有了激情一个人也会更坚持。

进入大学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来自他人的监管突然变少了,没有了父母天天盯着,没有了老师天天督促,很多学生都会瞬间失去方向、无所适从。很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被花花绿绿的世界迷得晕头转向,然后浑浑噩噩度过大学四年。如何找到方向呢?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坚持下去。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其次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准备。保持开放的心态,尤其是激发自身的创造力(creativity)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种和职位被信息化技术替代,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造力可以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大学期间有无数种途径可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因为跨领域的思维往往能产出极具创造性的产物)、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学习(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项目式的学习和探究(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面对...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面对不确定和动荡的环境,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

祝各位高考学子,加油!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2. 向教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础日语
  3.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4.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6.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7.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
  8. 明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9. 沈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0. 耿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