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扼杀孩子“顶嘴”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08-04-25】
孩子“顶嘴”,敢于说“不”,是逐渐长大,拥有自我表达意识的一种流露。而今孩子“顶嘴”颇有早龄化趋向,但一般说孩子到了六、七岁时,他们的“顶嘴”还是直觉的、情绪化的,无理由说明和道理解释的;一般到了十几岁就可能是理智的,是经过思考,有理由说明和道理解释的。这时就更需要善待孩子的“顶嘴”。
善待孩子“顶嘴”,要遵循八个字。
冷静 我们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私有”心理,因而多数父母都具有很强的“塑造”欲和“支配”欲,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管教孩子的动机,一味地把大人的某些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从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一旦孩子说“不”,他们便火冒三丈。这时最需要我们冷静,不管孩子反应如何强烈,不管孩子的“顶嘴”多么没有道理,我们都应首先冷静下来。
缓冲 父母冷静后,还要善于从孩子话中找到突破口,为孩子的过激情绪铺出一条缓冲路。用一个小的动作,用一句温存的话语,用一种慈爱的眼神去抚平孩子过激的情绪。其实在为孩子铺设“缓冲路”的同时,自己也已经走上了缓冲路。
倾听 在孩子“顶嘴”后,父母一定要有倾听孩子“顶嘴”的理由和道理的耐心,并通过“缓冲”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引导 在孩子把要说的话都倾吐后,父母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要针对当时孩子的心理选取最恰切的谈话方式,使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的小孩在11岁时,有一次做作业,字迹非常潦草,我发现后让她重写,并苦口婆心地说:“写字潦草说明学习不认真,这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基础不打好,就和盖楼一样,准盖成歪楼。”孩子却不以为然,顶了一句:“歪楼有什么不好?这时我没有发火,而是冷静下来,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道:“歪楼怎么会好呢?”孩子很自信地答道:“例如比萨斜塔。”听罢我哈哈大笑,竖起拇指赞叹道:“闺女,你果真有了自己的主见了。”孩子很高兴,我进而引导她弄清比萨斜塔的美和学习要打好基础的区别,孩子听得很认真,并主动重写了作业。
我想,作为父母的我们切不要一下子扼杀孩子的“顶嘴”,要鼓励孩子对我们说“不”,我们可从中进行发现和引导,掌握好教育时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周老师 大学讲师
- 王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 付教员 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
- 郑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 崔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光学工程
- 蔡教员 北京物资学院 商务英语
- 禹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 李教员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工程
- 王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 韩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工管法学双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