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11
虽然没有真正的“坏小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孩子身边确实存在着个别“不良朋友”,而更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是,这类小孩的家长却不以为然。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让孩子理解“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大道理的方法。一位聪明的家长采用了一种形象直观的游戏,让他的儿子亲身感受到了这一道理。
家长让儿子拿来一支白粉笔、一瓶红墨水和一瓶黑墨水。然后,让他将粉笔的一端浸在红墨水中,再将另一端浸在黑墨水中。当儿子看着手中的粉笔,一端变成了红色,一端变成了黑色时,家长用和风细雨般的声音告诉儿子:“假如这支粉笔是你,红墨水是晨晨(好小孩),黑墨水是小强(不良朋友),你和晨晨呆在一起,你就会染上红色;你和小强呆在一起,你就会染上黑色。”
接着,家长给儿子讲起了“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儿子聆听后,恍然大悟地说:“妈妈,跟哪种人在一起,自己就会变成哪种人,对不对?”
如果孩子近期做事情总是粗心大意,那么仅仅说几次也许并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让孩子理解粗心的害处。一位家长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
这位家长也开始故意粗心:在儿子的汤里,他不是忘了加盐就是多放了胡椒粉;周末出去爬山时,他总是把准备好的点心落在家里,肚子饿时却要到处找小卖部买东西;和儿子上街,他故意不带钱,等儿子选好心爱的东西,最后不得不忍痛放下。
这样数次之后,儿子开始有怨言了,他的父亲在一旁帮腔:“你最近怎么搞的,特粗心!”母亲故意轻描淡写地说:“粗心一两次有什么关系?”儿子一听急了,愤愤不平地列举出母亲粗心的种种“恶果”。等儿子平静下来,母亲拿出儿子的作业,要他看看自己的“粗心”。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与孩子讲道理。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家长可以充当起故事大王的角色,通过编造一个故事来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同时,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例如吃饭、穿衣等。
逆向法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夸张地展示其中的害处,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例如,孩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无论怎么劝说他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家长可以让孩子脱下内衣,不一会儿他就会冷得不行。然后,家长可以给他出主意:“躲到被子里去学小袋鼠。”孩子会乖乖地钻进被子,只留一个小脑袋在被子外面。
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例如,家长让孩子扮演医生为自己打针,然后家长模拟孩子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孩子一会儿像爸爸一样严肃地批评家长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一会儿又十分温柔地问家长要不要吃东西、喝水,表现得乖巧无比。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讲道理,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道理,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