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为什么你越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学习方法

为什么你越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

更新时间:2024-05-08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对孩子的教育说得很有道理,但孩子却毫不在意,依然不听从你的劝告。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常常选择了直接逼迫孩子服从,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关键问题在于:你把孩子置于什么样的角色上?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听从正确的道理?

当你告诉孩子:“你应该把手里的东西放在这边”,孩子却情绪激动地扔下手中的东西,并不合作。此时,你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他们并不是在对抗你,而是感到委屈。他们大声说:“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或者“我是没来及......”。他们内心的情绪是:你的话好像在说我自己做不好,你不相信我。因此,他们不愿意合作,是因为潜意识觉得,如果听话了,就是承认自己做不好。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孩子的自我感知

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的自我感知对沟通非常重要。是将孩子置于好角色上,还是坏角色上?

举个例子来看:

假设你是一位母亲,每天都要应付家里繁多的事务,照顾孩子让你感到非常辛苦,老人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还有许多令人烦恼的闲言碎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让你困扰。在这种情况下,你非常需要孩子的爸爸的支持,你感到自己非常无助。那么,你该如何与孩子的爸爸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呢?以下是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及其分析结果:

第一种方式是指责孩子的爸爸:“你哪里不好,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我这么辛苦,你不但什么都不管,对我也没有关心。”

第二种方式是表达需求:“可不可以帮助我一下?我有些困难,你能不能帮助我缓解一下?”

这两种方式虽然期望的结果一样,但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指责的表达方式会让对方成为“坏角色”,只说对方哪里不好、哪里不够,如何没达到要求;而需求的表达方式会让对方成为“好角色”,成为能够帮助自己的英雄。

在与别人沟通时,如果让对方成为“坏角色”,潜意识中是想唤起对方的内疚感,提醒对方他有多么不理解自己。这样做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对方更加抗拒。很多时候,我们与一个处处都有理的人相处非常难过,就是因为这样。

当孩子拒绝父母的要求时,也许他们拒绝的并不是要求本身,而是父母对他们的职责。“我不是这样的。我本来也可以是对的。”这也许是孩子大哭大闹、不听话、叛逆的背后原因。

相关文章
  1. 孩子不听话时,试试这几种做法,比责骂和讲道理有用
  2. 孩子叛逆不讲道理怎么办
  3. 孩子叛逆不讲道理
  4. 给孩子讲道理的技巧
  5. 跟孩子讲道理听不进去怎么办
  6. 讲道理孩子总不听?学会这几个方法,教你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最新文章
  1. 拉近亲子距离的方法与技巧
  2. 小学一年级请家教? 别让“战车”砸疼了孩子
  3. 初三前的准备:告别诱惑,迎接挑战
  4.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 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从假期到开学的心理调适
  6. 家长必读:家长对老师的感谢语怎么写?
  7. 提升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效率的方法与建议
  8.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压轴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9. 提升数学成绩的方法与建议
  10.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解析与应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