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给孩子的使用手机的18条规则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给孩子的使用手机的18条规则

更新时间:2022-03-18

一位美国妈妈在儿子13岁生日那天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 另外,这位妈妈写信给儿子,在信中规定了18则手机的使用规定,并告知孩子做不到就收回手机。

如果仔细阅读这18条家庭规则,你会发现,其中很多不仅是孩子使用手机方面,这封信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一条:首先我想声明的是,这个手机是我买的。现在把这个手机借给你。妈妈伟大吧?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与孩子无关,这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即使父母给孩子买了生活用品,产权依然是父母的,孩子应该感谢。

这和我们对孩子要求不同,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给就躺在地上打滚,父母做不到就觉得对不起孩子,真的有天壤之别。

第二条:我有权随时知道这个手机的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的问题。

虽说父母拥有手机的所有权,但不仅仅是父母有权知道手机的密码。

更重要的是,13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作为父母应该享有孩子的秘密知情权。

手机作为孩子的社交工具,隐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父母有权知道。 这时隐私权应该比知情权小。

第三条:手机响了就要接听。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 如果电话是妈妈或爸爸打来的话,就更要接电话。不能无视爸爸和妈妈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许那样。

解读:这是一个有礼貌的问题。

手机可以和人交流。 当然与社交礼仪有关。 我们的孩子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接电话吧。具体来说,孩子必须马上回应父母的关心。

第四条:有课的时候,每天晚上7点半把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周末晚上9点可以交。 晚上关闭手机,第二天早上7点半开机。 给你的同学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希望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尊重我们的家人,就必须先从自己开始。

解读:必须尊重他人。

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 这个,我们很多大人也应该学习。

第五条:不准把手机带到学校。 如果需要用手机和别人联系的话,可以打电话的话请不要发邮件。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另外,语言比文字更容易交流,交流效果更好。

第六条:手机弄坏或者遗失,应当对因此发生的修理和新手机的购买费用负责。 你可以修剪草坪,以做家务的方式来赚钱,也可以存下父母在生日时给你的钱。上述情况发生的概率很高,请事先做好准备。

解读:这涉及到财产权、责任意识、劳动获得报酬的问题。

第七条:不允许撒谎和骗人,不能用手机说伤人的话。

解读:做人必须诚实善良。

第八条:有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里和别人说清楚的事情,不可以用手机发邮件或者电子邮件等表达。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第九条:在家里如果有不能和父母说的事情,不可以用手机用邮件或邮件等向别人表达。 必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解读:父母才是最亲近的人。 有问题先自己反省,然后和父母沟通。没有什么朋友可以知道而父母不应该知道的。

第十条:不得用手机浏览色情内容。 只能搜索你在父母面前能得到的问题和信息。 如果有什么问题,向别人请教比较好。 特别是问问妈妈和爸爸。

解读:未成年人不涉黄。 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底线。

第十一条:公共场合手机模式应调震动或静音。 特别是在和餐厅、电影院、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请不要因这个手机改变自己。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在公共场所不能影响他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方面。

第十二条:不能发送或接收你(或他人)有隐私部位的图像。 你不能期待那个,你很聪明,但有时会有人诱惑你。 我相信聪明的孩子知道如何拒绝这样的人。网络实际上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有时一旦发生了就很难拯救。 特别是能损害人的名声的事。

解读:教孩子黄毒的危害,和第十条有相同之处。

第十三条:不能用手机录制特别多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其实不需要记录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如果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会存在于你的记忆中。

解读:不要做手机的奴隶。

我们总是认为拍的风景就是拥有,收藏文章后就和自己读一样,其实不然。

     第十四条:外出时把手机留在家里是安全明智的决定。 这只是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学习过没有手机的生活。

解读:请不要被手机绑架。

第十五条:尽量下载新鲜音乐和经典音乐,不要听和你同龄人一样的曲子。 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利用这个机会开阔自己的眼界。

解读:不能随大流。 必须有自己独特先进的地方。不仅仅是手机。

第十六条:偶尔玩单词游戏、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有助于提高你的智力。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手机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智力发育,可以同时享受两者的美丽。 这样的理念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第十七条:请对现实生活感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有时出去散步或和陌生人说话,对现实世界抱有好奇心。

解读:请不要成为低头族。

第十八条:如果你用这个手机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我就把这个手机收回去。 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这个问题,然后再开始。 请记住。 我亲爱的孩子,妈妈和你在学习。 我是你队伍的一员,我们永远在一起。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据说西方人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拥有契约意识。

但是,如果把丑话说在前面,确实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以及在发生事情时如何应对。

同时,西方人也很重视家庭,家人在一起,我们一起成长,中外也一样。

很明显,这封信不仅是母亲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也反映了母亲完整的教育理念。

其实仔细一看,这位母亲从做人到做事的要求,简直就是“中小学生守则”。

只是她以手机为载体,让那些抽象的名词更具体化而已。家长们认真研究一下这18则手机的使用规则,也许能领悟到更多……

相关文章
  1. 孩子迷恋手机不写作业的解决方法
  2. 青春期孩子迷恋手机解决方法
  3. 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 孩子玩手机:原因及解决方法
  5. 四年级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
  6. 解决叛逆期孩子手机上瘾的有效方法
最新文章
  1. 千万不能对孩子说的九句话(八)
  2. 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句式背后的情感连接
  3. 小学生练字技巧与方法
  4. 叛逆期的孩子不去学习怎么办?
  5.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与教师的协作之道
  6. 帮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 高中学习心得与建议
  8. 专家教育方法: 让孩子上课不再走神
  9. 广州中考:挑战与机遇并存
  1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被女性化的苏州人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