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13岁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学会听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13岁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学会听

更新时间:2025-10-10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饭后让你孩子去收拾玩具,他头也不抬,只回一句“等会儿”;你催他写作业,他磨蹭到十一点,笔尖在纸上划来划去,就是不动笔;你一开口讲道理,他就转身进房间,门一关,世界安静了。

这不是孩子变坏了,也不是你教育失败了。这是13岁。

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体在长,脑子在重组,情绪像没调准的收音机,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杂音满屏。他们不是故意跟你作对,而是在试探边界——“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主?”“我的想法,你真的听得到吗?”

别急着贴标签

别再说“这孩子太叛逆”“一点不懂事”“意志力太差”。这些词,像一层厚厚的灰,盖住了孩子正在经历的真正变化。青春期的逆反,不是缺陷,是成长的信号。就像树苗要挣脱树皮才能长高,孩子也需要推开父母的期待,才能找到自己的形状。

你越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他越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你越用“你应该”“你必须”去要求,他越想躲得远远的。这不是对抗,这是自我在找出口。

情绪稳,孩子才敢开口

孩子考砸了,成绩单拿在手里,你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没认真复习?”“上次不是说好要进步的吗?”——这些话,听起来像关心,其实是压力。

试试换一种说法:“这次考试,你感觉怎么样?”“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你不需要立刻给出解决方案。你只需要让这句话,像一杯温水,轻轻放在他手边。他如果愿意接,自然会喝;他如果不想,你也别催。

孩子不是机器,不能靠指令运行。他们需要的是情绪上的安全感。当你不再用分数评判他,而是用理解靠近他,他才会慢慢放下防备,愿意告诉你:其实我怕你失望,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学,其实我熬夜到两点,还是没搞懂那道题。

听,不是耳朵在动,是心在靠近

很多家长以为自己在听孩子说话,其实只是在等插话的机会。

“你说的我懂,但我告诉你……”

“你这样不对,应该……”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这种“听”,孩子早就听腻了。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看着他的眼睛,不打断,不评判,不急着给建议。哪怕他讲的是“今天班里谁又穿了新鞋”,你也认真听下去。因为对他来说,这不是闲聊,这是他在试探:你是不是真的在乎我?

心理咨询师常说:倾听是最累的陪伴。因为你得克制住想纠正、想指导、想拯救的冲动。但正是这种克制,让孩子感受到:我值得被认真对待。

陪,不是坐在旁边刷手机

你说你陪孩子,可你坐在他旁边,手机消息响个不停,嘴里说着“写完作业带你去吃冰淇淋”,眼睛却盯着屏幕。

这种“陪”,孩子看得清清楚楚。

真正的陪伴,是和他一起整理书架,问他:“这本《三体》你看了多少?”

是周末早上骑车去公园,不谈学习,只聊他喜欢的动漫角色为什么那么酷。

是晚上睡前,他突然说:“妈,我觉得数学老师今天说话有点刺人。”你放下手里的活,说:“嗯,说说看,怎么个刺法?”

你不需要变成他的朋友,但你可以成为那个他愿意多说几句的人。

兴趣,不是逼出来的,是点燃的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懒。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他没找到学习和自己之间的连接。

他讨厌背单词?也许他喜欢看英文电影,那你陪他看一集《老友记》,不带字幕,看他能听懂多少。

他抗拒做数学题?也许他爱搭乐高,那就一起算算,这个模型需要多少块积木,每层怎么堆才稳。

他反感写作文?那就让他写一篇“如果我是外星人,第一天到地球会干嘛”。

学习不是任务清单,而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当他发现,语文能帮他读懂喜欢的歌词,数学能帮他算出游戏里最佳攻击路线,物理能解释为什么滑板能腾空——他才会主动靠近。

吃点苦,不是为了让你心疼

现在的孩子,不缺零食,不缺玩具,不缺夸奖。缺的是真实的生活体验。

你总怕他累着、饿着、受委屈,可有些成长,恰恰要靠一点“不舒服”来完成。

让他自己洗一周的校服,不是惩罚,是让他知道,干净衣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让他周末去超市帮忙整理货架,不是让他干活,是让他看见,一包米的价格背后,是多少小时的搬运和等待。

让他自己规划一次周末出行,预算50块,怎么坐车、怎么吃饭、怎么回来——不是考验他,是给他一个真实的决策空间。

这些事,不会让他立刻变优秀,但会让他慢慢明白: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努力不是为了取悦谁,是为了活得更有底气。

别怕他慢,怕的是你急

13岁的孩子,不是问题儿童,他只是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蜕变。你给的每一分耐心,都在悄悄为他的未来铺路。

你不需要每天讲大道理,不需要每件事都纠正。你只需要做到三件事:

- 他说话时,你放下手里的事,认真听;

- 他失败时,你不说“早该怎样”,只说“我知道你尽力了”;

- 他沉默时,你不在旁边焦虑,而是安静地,等他开口。

教育不是改造,是陪伴。不是控制,是信任。

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父母,你只需要做一个不轻易放弃的陪伴者。

孩子终将长大,而你,会在某一天发现:那个曾经关上门、不愿说话的少年,有一天会敲开你的房门,说:“妈,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聊聊。”

那时候,你才明白,所有的沉默、争吵、等待,都没有白费。

因为真正的教育,从来不在试卷上,而在那些你愿意安静坐着,听他说完的夜晚里。

相关文章
  1. 家长会后,我学会了这样陪孩子学习
  2. 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一次语文课堂的生动实践与家庭启示
  3. 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等待
  4.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5.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孩子学会劳动
  6. 教孩子学会“爱”,比什么都重要
最新文章
  1. 初三英语基础薄弱?这样学效率翻倍,稳步提分不是梦
  2. 暑假不是空白期,是习惯的播种季
  3. 家长代表讲话篇
  4. 三年级暑假阅读与生活计划:每天半小时,养成习惯比赶进度更重要
  5. 两首古诗,教会孩子看春天
  6. 初中英语的提分方法
  7. 语文学习计划书范文篇
  8. 小学期末语文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篇
  9. 让孩子主动学:小学课堂改革的5个真实做法
  10. 初一孩子突然不说话了?别急,他只是在学着长大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