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这7个字词,90%的学生都用错了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这7个字词,90%的学生都用错了

更新时间:2025-10-08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课文不长,但字词陷阱多。考试常考,老师常讲,学生常错。别再背一堆笔记了,今天只讲真正会考的7个字词,吃透它们,考试少丢分。

1. “彷徨”不是“惶然”

课本里写“在雨巷中彷徨”,很多学生写成“惶然”。

“彷徨”是走来走去,心里没主意。

“惶然”是害怕、慌张。

一个在犹豫,一个在发抖。

考试填空,写错一个字,整题没分。

记住:彷徨 = 走路犹豫;惶然 = 心里发毛。

2. “颓圮”别读成“颓否”

“颓圮”两个字,生僻,但常考。

读音:tuí pǐ,不是“tuí fǒu”。

意思:坍塌、破败。

课文中“雨巷尽头的颓圮篱墙”,不是说篱笆旧了,是说它塌了、没人修了。

考试若问“颓圮”在文中的作用,答“表现环境荒凉”比“表现心情低落”更准。

别靠感觉,靠字义。

3. “青荇”不是“青杏”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荇”字右边是“行”,不是“幸”。

读xìng,不是xìng。

“青荇”是水草,不是水果。

学生常误写成“青杏”“青幸”,考试一错,全盘皆输。

记住:水里长的,叫荇;树上结的,叫杏。

4. “漫溯”不是“漫朔”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溯”是逆流而上,回头追忆。

“朔”是北方,或月初。

“漫溯”是顺着水流慢慢回溯,不是往北走。

这个词考的是意境,不是地理。

写成“漫朔”,整句意思崩了。

5. “沉淀”和“积淀”别混

“沉淀”是物理动作:泥沙沉底。

“积淀”是文化积累:习俗、传统、思想慢慢形成。

考试题:

“中华诗词的美,是千年的______。”

正确答案是“积淀”,不是“沉淀”。

前者是物质沉降,后者是精神积累。

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

别用错。

6. “着迷”和“执著”别乱用

“着迷”是zhe mí,表示喜欢到忘我。

“执著”是zhí zhuó,表示坚持、不放弃。

“他着迷于诗歌”——喜欢得睡不着。

“他执著于研究古诗”——十年如一日地钻研。

一个讲情感投入,一个讲行为坚持。

改作文时,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分不清。

7. “长篙”和“短桨”别搞反

“撑一支长篙”——篙是竹竿,撑船用的,长。

桨是划水的,短,双手握。

“长篙”是撑船工具,“短桨”是划船工具。

考题若问“诗中用‘长篙’而非‘短桨’的用意”,答案是:突出缓慢、悠远、沉静的节奏。

工具不同,意境不同。

别只背词义,要懂为什么用这个词。

别再死记硬背了

这些字词,不是靠抄十遍能记住的。

你得知道:

- 哪个字形容易错?(荇、圮、溯)

- 哪个读音常读错?(彳旁的“彷”,不是“方”)

- 哪个词义容易混?(沉淀vs积淀,着迷vs执著)

- 哪个词是考点?(考试必考“颓圮”“漫溯”)

怎么练?

每天早上读一遍课文,重点读这7个词:

彷徨、颓圮、青荇、漫溯、沉淀、积淀、长篙。

边读边想:

这个词怎么写?

怎么读?

什么意思?

在句子里起什么作用?

做题时,遇到“彷徨”“沉淀”“长篙”这类词,先停三秒,问自己:

“我是不是又写错了?”

“我是不是又读错了?”

三个月后,你再看试卷,会发现:

别人还在纠结“青荇”是不是“青杏”,

你已经知道它在水底招摇,

是诗人心里那抹柔软的绿。

语文不是背出来的,是想明白的。

别被字词困住,

你要的是读懂诗,

不是只会写对字。

相关文章
  1. 中考考生复习方法:学好初中语文的三大方法
  2. 学好语文的“十大习惯”与“五种方法”
  3.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的方法
  4. 高中生如何学好语文的方法
  5. 学好语文十个好方法(人教版)
最新文章
  1. 初中数学成绩上不去?这些方法助你突破瓶颈!
  2. 高考冲刺: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3. 一堂好课,是怎么练成的?——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堂观察实录
  4.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五个实操方法
  5. 医学制药英语词汇(K)
  6. 初三英语复习计划
  7. 语文课上,那些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句子
  8. 初三英语40分,怎么一步步爬上来?
  9. 《童年》不是家教教材,但能教我们怎么不把家变成牢笼
  10. 高二化学离子反应:从电离看懂酸碱盐的本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