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高一物理必修三: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抓住这7个关键点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高一物理必修三: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抓住这7个关键点

更新时间:2025-10-18

高一物理必修三的核心是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这部分内容看似抽象,但只要抓住几个关键逻辑,就能轻松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下面直接说重点,不绕弯子。

1. 万有引力公式怎么用?

公式是:\( F = G \frac{Mm}{r^2} \),其中 \( G = 6.67 \times 10^{-11} \, \text{N·m}^2/\text{kg}^2 \)。这个常数不用背,考试会给。关键是理解适用条件:两个物体必须能看成质点,或者都是均匀球体。

什么叫“能看成质点”?就是物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如地球和人造卫星,地球半径6400公里,卫星离地几百公里,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就能当质点。两个均匀球体,比如地球和月球,r 是球心之间的距离,不是表面到表面。

别把公式用错地方。比如计算两个课桌之间的引力?没意义,力太小,测不出,考试也不会考。

2. 地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地面上的物体,重力 \( mg \) 几乎等于万有引力 \( G \frac{Mm}{R^2} \),所以:

\[ g = G \frac{M}{R^2} \]

这是核心等式。它能帮你解决两类题:

- 已知地球质量 M 和半径 R,算 g;

- 已知 g 和 R,反推地球质量 M。

注意:高空的重力加速度变小。比如在离地高度 h 的地方:

\[ g' = G \frac{M}{(R + h)^2} \]

所以 \( g' < g \),不是因为重力“变弱了”,是因为距离变远了。很多学生误以为“高空没重力”,其实是重力还在,只是小了。

3.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这是人造卫星贴着地表飞的速度。怎么来的?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 G \frac{Mm}{R^2} = m \frac{v^2}{R} \]

两边约掉 m,代入 \( g = G \frac{M}{R^2} \),得:

\[ v = \sqrt{gR} \]

代入 \( g = 9.8 \, \text{m/s}^2 \),\( R = 6400 \times 10^3 \, \text{m} \),算出来就是 7.9 km/s。

记住:这是最小的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的环绕速度。卫星飞得越高,速度越慢。同步卫星离地3.6万公里,速度只有3.1 km/s左右。

4. 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别死记,理解意义

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是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飞出去就不再绕地球转了。

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是摆脱太阳系引力的最小速度。不是“逃出太阳”,是逃出太阳的引力影响范围。

别问“为什么是这个数”,考试不考推导。记住数值和意义就够了。

5. 开普勒三定律:只考一条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轨道,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 \frac{a^3}{T^2} = k \]

k 是常数,只和中心天体有关。比如太阳系里,所有行星的 \( a^3 / T^2 \) 都一样。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不同,但这个比值相同。

考试最爱考:已知两个行星的周期,求轨道半径比。用这个公式,直接列比例,不用算常数。

6. 怎么算天体质量?

这是高频题型。

方法一:用地球表面重力

\[ M = \frac{gR^2}{G} \]

方法二:用卫星绕行

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周期 T,轨道半径 r:

\[ G \frac{Mm}{r^2} = m \left( \frac{2\pi}{T} \right)^2 r \]

化简得:

\[ M = \frac{4\pi^2 r^3}{G T^2} \]

这是最实用的公式。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都是靠这个算地球或月球质量。

记住:r 是卫星到中心天体的距离,不是离地高度。如果题目给“离地300公里”,你要加上地球半径。

7. 环绕速度、周期、高度的关系

速度:\( v = \sqrt{\frac{GM}{r}} \),r 越大,v 越小。

周期:\( T = 2\pi \sqrt{\frac{r^3}{GM}} \),r 越大,T 越长。

角速度:\( \omega = \sqrt{\frac{GM}{r^3}} \),r 越大,转得越慢。

这三条是核心关系。别背数值,背公式和趋势。

举个例子:同步卫星周期是24小时,低轨卫星周期90分钟,哪个离地高?当然是同步卫星。因为周期长,轨道半径大。

别被“高度”这个词骗了。题干说“离地800公里的卫星”,你就用 \( r = R_{\text{地}} + 800 \, \text{km} \)。

提醒:

- 不要死记硬背数值,理解推导逻辑。

- 所有天体运动题,本质都是“万有引力 = 向心力”。

- 重力加速度、环绕速度、周期,三者通过 r 和 M 相互关联。

- 做题时,先画图,标出 r、M、v、T,再列公式。

这部分内容,高考每年必考,分值稳定。不是靠刷题堆出来的,是靠理清关系、看懂公式的来龙去脉。

别再问“老师,这题怎么想?”

问自己:“这个力是谁提供的?物体在绕谁转?轨道半径是哪个?”

答案就在公式里。

相关文章
  1.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2. 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看懂这5条,解题不再靠猜
  3.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高一物理必修二核心知识点解析:轻松掌握曲线运动与平抛运动
  5. 高一物理必修二:轻松掌握核心知识点的五大秘诀
  6.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最新文章
  1. 让国学浸润童年:如何在家高效开展小学生的经典诵读
  2. 初中数学一对一补习,真正管用的8个方法
  3.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综合复习计划篇
  4. 小学语文说课稿 范文篇
  5.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篇
  6.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7.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
  8.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篇
  9.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10. 高一英语怎么学?一个普通学生的真实路径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