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超全的地理备考策略,从真题卷进行分析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学习方法

超全的地理备考策略,从真题卷进行分析

更新时间:2025-04-15

当前形势下,教育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提倡联系现实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高考地理试题,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生存视野,这是高考地理内容改革的要求,也是地理教育发展应该实现的目标。

植入传统文化符号,分享古人的生活智慧

一、例1(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Ⅲ卷第1~2题)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D. 经久耐用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B. 中亚

C. 中东D. 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试题解析

1、考查工业区位、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较,油纸伞携带并不方便,A错误。

油纸伞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适用范围有限,并不耐用,B错误。

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和保存价值,所以在国际市场上走俏,故选择C。

2、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油纸伞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雨具,其中基础功能是防雨,在降水较多的区域适用,选项中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的南非洲都有较湿润的气候区,但由于油纸伞制作工序复杂、文化价值高,售价也较高,所以在欧洲更具市场。选择A。

三、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本组试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主体,以制作工艺、原料属性、性质特点、文化元素和产品市场等有效信息为考察点,要求考生回应现时期油纸伞的市场优势和产品去向;试题信息简明,问题简约,文化味道浓厚,地理思维和畅,堪称精品。这是地理教育考试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

1、以文化符号导向,引内容以明道

历史长河中的片言和只语、文化长廊里的精品与花絮,都是高考命题重要的取材线索。油纸伞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在于其顶天立地、辐射八方的文化气质,也在于伞上伞下、两个世界的科学想象。试题文化视野开阔,地理思维绵长,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用性与文化性结合。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材料(竹、纸或丝绸、桐油等信息,可以就地取材)与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避雨、遮阳等)相结合,体现了油纸伞的物质属性和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试题提供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制作技艺与艺术构想竹为骨、纸为面、油为润等信息)与文化传承(伞面设计的文化色彩、人地和谐的生存理念)相结合,突出了油纸伞的精神属性与文化价值。

第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民族的就是独特的,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就本土文化而言,产地不同,油纸伞的文化风格各有差异,如江西婺源、浙江杭州、云南龙陵、福建洋口等;从地缘文化来说,油纸伞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地,也有明显的异域风情,尤其是唐朝时在日本盛极一时,称之为唐伞。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很大的普适性。试题提供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的信息,反映了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欣赏和文化互补。这是对全球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贡献。

2、以文化产品导疑,启问题以智见

2、以文化产品导疑,启问题以智见

手工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油纸伞题组以传统的手工产业开题,把文化内涵物化到油纸伞上。伞文化发展到现在,作为物质产品的竹骨油纸伞与钢架布面伞比较,性价比较低,成为高端品质的小众文化符号之一。手工油纸伞,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利于制作,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油纸伞做工精细,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利润较小,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油纸伞受原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伞体较重,携带不便,使用价值降低。试题信息呈现3个面向,说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匹配度不够,性价比较低,竞争力不强;

但是,由于油纸伞特殊的文化蕴涵,依然被国人和世人所钟情、所使用、所收藏。

文化产品的局限与传播。油纸伞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油纸伞的诞生、发展变化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这说明油纸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空间适用性。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油纸伞传到日本立足并得以发展,是因为有与我国南方相近的气候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

油纸伞传播到东南亚,是闽粤华人下南洋的生活习惯所致,受区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油纸伞在当地也有所变化。试题中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交融、互惠和欣赏,当然,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气候环境(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密切相关。物我所需,还需物境相宜。

3、以文化审美导育,赋风物以趣识

油纸伞的审美价值,也是文化遗产价值的一部分,更是高考地理试题的灵魂所在。传递文化远香、涵育地理素养,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与古人的对话,是科学与文化的对接。

油纸伞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其使用历史已有千年,美好的传说很多(如《白蛇传》中的定情物),精彩的故事不断(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人情物景),现实的演绎更加精彩(如伞具表演,伞与细雨为伴,美人与旗袍结缘,博物展览等)。

悠久的历史、真切的现实、美好的寓意,赋予高考地理试题更大的魅力,给予现实生活更多的趣味。文化遗产油纸伞备受人们的喜爱,也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截取现实生活片段,彰显今人的生命质量

一、例2(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Ⅰ卷第9~11题)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第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D. 大气环流

二、试题解析

本题组最能体现生活化地理。考查了区域特征...

本题组最能体现生活化地理。考查了区域特征、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交通、地球运动、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9、本小题要求解题者对信息材料中两地的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

比如说路途中要途经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两个不同的地形区,该区域间地形起伏较大,乙和丁所在的路段都跨过这两个地形区,重庆和卢州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遵义和毕节则都位于云贵高原上。而限速低则是不允许车速度快以确保行车安全,其原因应该是这两路段平均坡度大,故正确选B。

也可以用排除法去分析,高速公路上一般车流量都大,重庆作为直辖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往那里去的车流量应该更大,但泸州那一段限速则较高,达到120,所以因车流量大而限速低不正确,A错误;雾霾天气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区域的春季与冬季,而重庆贵州位于我国南方再加上又是7月,不会有雾霾出现,C排除;

高速公路一般远离村庄,且有保护隔离带设置,且所经区域地形起伏大,聚落在山区分部较为零散,所以因为两侧村庄多而限速低,不符合实际情况,D错误。

10、这是一道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考查地球运动唯一的一题。

小明出发的时间为7月份,路线是从重庆经遵义到毕节,也就是先上南再往西。从重庆到遵义的时间约为3个小时,遵义至毕节约为2小时。可以借助下图:

7月由重庆到遵义往南运行,如从早上或上午出行,则应坐在右侧才能避免阳光照射,A错误;10:00的时候出发坐在左侧会受到阳光照射时间较长,C排除;而12点中午出发时太阳在偏南,但三个小时的路程中,太阳会向西北方向移动,坐在右侧的会受到阳光照射时间较长,D错误;

当8:00出发时向遵义方向时,坐在右侧不会受太阳照射,至遵义大约为11:00,然后向毕节出发,至毕节大约为13时,太阳应位于偏西,坐在右侧,同样会避免太阳的照射,所以本题正确选B。

1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毕节位于高原,重庆位于盆地, 海拔高气温低,故7月毕节气温比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毕节纬度位置低,按照一般规律,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量大,应该气温高才对,故B不正确;两地皆位于内陆,且距海较远,受海陆位置影响小,C错;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地垂直距离不到300多公里,且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受季风影响,D错。

三、试题的特点归陈与质量评价

1、以学科特点为标,建构有逻辑的案例

观于自然,察于人文,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这是地理学科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地理学科虽然不是象牙塔里的珍品,但却是与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是一切科学诞生的时间坐标与空间维度。

高考地理试题要给思考插上理性的翅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多重角度,活用有效信息,抽象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丰富地理素养和生活情趣的健康公民。就本题而言,空间上,小明旅游从重庆(四川盆地)到毕节(云贵高原),跨越两大地理单元,地形变化很大,为高速公路限速埋下了伏笔。

时间上,7月份正值暑期,气候炎热,也为旅行途中选择座位和旅游目的地避暑作出了铺垫。

2、以现实生活为本,探究有趣味的问题

启迪生存智慧,提升生命质量,是高考地理试题赋予生活的重要意义。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看什么,怎么看,是旅游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旅游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方案,其中,择时(季节)、取点(旅游点)与选线(旅游线路)非常重要。

本题组就是一次观察与体验、认识与实践的旅游经历,也是一次地理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美丽思考。试题囊括的信息量较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如地形(曲直起伏)、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视运动(光照方向)、交通(车流)、聚落(居民点)等。试题中抽象的3个问题含金量也很大:根据行车路段,结合地形分析限速的原因;

根据行车方向,结合出发时间分析光照方向;根据毕节的地理区位,结合两地的地理差异分析气温低的原因。

其实,本题组的选材重点在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即地形的复杂性(蜀道难)、交通的安全性(生命价值)、经济的滞后性(环境闭塞)、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较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山水民情)以及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性(生活体验)等;

试题的亮点在于把地形起伏与交通的关系(车速)、地势高低与气候的关系(避暑)、科学乘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遮光)设计成问题,试题简约明快,又迂回曲折,问题不是无底洞,无法探究,而是黄金坑,可以快乐地挖掘。一组试题,既是一个有服务价值的旅游案例,也是一个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范例。

传统文化入试题 现实生活再创意

概言之,两组试题都是对生活与环境的日常感悟和非常体验,也是重要的地理思考与地理实践,思考拓展了传统文化的有限认知,实践彰显了地理行为的无限魅力。

教育源于生活,地理阐释生活,试题抽象生活...

教育源于生活,地理阐释生活,试题抽象生活,未来创造生活。油纸伞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每年都会更替(是剪纸),而小明却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个标志,每次都有新意(已经出现3次)。高考地理试题就是要考查科学的有特色的地理、生活的有用途的地理、现实的有温度的地理、文化的有品位的地理。

如此,试题体现了高考评析体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了试题功能素养指向和升学指向的完美结合,发挥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相关文章
  1. 高考备考建议与策略
  2. 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3. 高考数学高效备考策略
  4. 高考备考策略与技巧提升指南
  5. 高考备考高分策略大揭秘
  6. 高考英语大纲解析与备考策略
最新文章
  1. 12岁男孩沉迷于游戏怎么办
  2.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初中英语
  3. 营造适宜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
  4. 鸦片输入与禁烟运动巩固强化训练
  5.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及其性质
  6. 期末考试六大应试技巧点拨
  7. 为什么有的高校名字叫“大学”,而有的叫“学院”?
  8. 孩子刚上小学,不爱学习怎么办
  9. 物理课堂笔记记什么
  10. 新初三家长入门:除了后勤工作 还能干啥?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