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20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在备考高中英语的过程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题型,因为其所占的分值比例比较大,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做题方法
常有学生说文章看懂了,题目却做不对,这大致有两种原因:一是只理解了文章表面意思,未能深层理解;二是未能透彻理解题目。目前阅读理解题目可以粗分为两类:主旨题和考察整体理解水平的细节题。其中主旨题占半数以上。细节题学生也应注意其选择并非与文章完全对应,而经常换一种表达方式,或根据“弦外之音”考查学生对隐含细节的理解。对题目选项的设计,学生要注意它经常分为两类:本身意义成立的选项和本身意义不成立的选取项。前者包括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超出范围等手法,后者包括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细节含糊等手法,所以学生要注意去除迷惑选项,确定最佳答案。
快速浏览英语阅读全文
事实是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的有力证据,是作者所写文章的重要依据。细节是使文章连成整体的主要手段,是使文章充满活力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说,事实和细节是文章的血和肉。不论事件多么惊人,也不论观点如何新奇,若没有事实和细节,这篇文章就显得空洞无力。高考中,很多问题就是考查考生对事实和细节的把握,因此,在了解了文体特点和通过文章首尾句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中的事实和细节。并且在浏览的过程中,应根据短文后面的问题和选项,将与之有关的事实和细节用笔一一画出,且标明其题的序号,以便研究答题。
注重英语阅读细节,梳理脉络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察,学生在审题中通常会受到一些范围不清、偷换概念、部分正确的干扰项的影响,而要想跨越这些分析“陷阱”,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结合精读方法,指导学生对细节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在细节判断中,学生应该抓住题目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结合上下文对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以及整体脉络进行梳理,以及时排除干扰项中的错误信息,正确做答。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
在阅读理解题上得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英语的总成绩。而且,阅读量有逐渐扩大且阅读速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选题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阅读理解题”从其设计和内容上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概括整个语段主旨大意以及事实和细节;能准确理解句子字面和深层含义;能准确理解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概念。题型上主要有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等。
1、主旨大意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文章通常是围绕该中心思想展开的。要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具备归纳和概括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常是要考查的重点。很多文章在全文或各段的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主要通过主题句(Topic Sentence)来体现。一般来说,文章的主题或中心都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表明。某一段的主题句也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而且常有一些表归纳关系的信号词,如in short, In a word, in brief, to sum up, to conclude等。其常用提问方式主要有: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 of the passage? The central point of the se-lection is that. The autho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passages mainly about...等。
2、语义猜测题
该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利用上下文判断单词、词组或句子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确切含义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The word“…”in the context means...;The word“…”could be best replaced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meaning to? The word“…”probably refers to...这不仅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上下文,还要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并通过构词、语法等线索确定词义。
3、细节理解题
该题型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或某一段落)中某一些特定细节或文章的重要事实的辨认能力,分直接辨认和间接辨认两种。直接辨认细节型一般只要求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获取、记住信息,然后能快速地将他们回忆出来;而间接辨认型不仅要求读者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获取信息,还要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转换,为阅读材料中某些词汇、短语及句型等找到正确的英语释义。如排序、图文转换、数字转换、同义(反义)转换等。常见的提问方式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mentioned)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NOT true?
4、推理判断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已知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要求考生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常用提问方式有:We can infer/learn from the(last) paragraph that...;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passage implies/suggests that...; 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assage is.这需要学生读懂原文,完全理解文中的细节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推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积累
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词典,然后将这些词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每当有空时,就拿出这个小本子来背诵记忆。这样做不但不费时,而且效果也很好。因为不时地接触、反复地记忆,词汇量会增加得很快。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也是一种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有不少这样的题目。任何一个实词,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
上下文的作用就是帮助确定上下文中的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
猜测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上的推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根据并列、同位关系猜测词义;根据同义、反义、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2)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语法分析。3)依靠常识和经验做出判断。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寻找出处,对号入座
由于阅读填表题要以所读材料为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每个空格的所填内容一般可从给定材料中找到出处或依据,在做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空格”与“出处”对号入座,然后根据表格中已有信息的表现形式,准确填出所缺内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所填信息与原文中的“出处”基本相同,则可直接对号入座;如果表格信息与原文中的“出处”有较大出入,则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高中生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上高中后,很多同学对于英语的他阅读理解都觉得不简单了,那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到底都有哪些呢,下面有途网的小编为你简单的整理一下,仅供参考!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步骤
首先,拿到一篇阅读理解,如果你没有完全的自信能把文章毫无障碍地看懂的话,就千万不要直接去看文章,如果是考试的话这就是浪费时间。首先要看的当然是题目,在题目中你可以大概了解到这篇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然后尽量将问题都记住。
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当你看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是就可以着重地把与问题相关的部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而不用把全篇阅读理解都细细的看一遍,大大减少了做题的时间,在考试时是十分有帮助的。
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的话,可以带着之前对文章的理解把文章再快速得阅读一遍,了解整篇文章主要讲了些什么,来检验自己之前做的题是否正确。
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一般就那么几种,除了熟悉这些题型及答题套路外,大家还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去找答案。一般锁定目标英语单词后,答案就会出现在上下句中,除了要认识基本的单词外,还需要懂得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区别,也就是汉语把修饰的东西放在前面说,英语放在后面,了解了这一点做题就容易多了。
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好阅读理解,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下面就一起来学学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具有的常识去理解判断。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主题主旨大意,细节理解题,综合推理题,概括归纳题,观点归纳题,人物评价题,词义句义理解题, 指代关系题,内容排序题等。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一、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能否抓住这个中心,取决于读者的总结能力。每篇短文都有其主题思想,而作者表现主题思想的手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挖掘相同点,寻找解题的方法。
常见题型
1.主题型: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 ?
2.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is (to tell ) ______.
3.目的型: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________.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is to _______.
Wha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解题指导
1.抓住主题句。它们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同时,也可以贯穿各段中心句进行总结。
2.抓住文章逻辑线索,理清发展脉络。作者往往会采取举例、比较、分类、归纳等不同方法来组织文章。
3.把握文章的体裁,分清文体,确定思维方向。
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辨清褒贬态度。
二、词义理解题
词义理解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无论一个人的词汇量有多大,都会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全文的准确把握。阅读过程中,为保证适当的阅读速度,一般不必频繁的停下查字典。对于不妨碍全文理解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生词,跳过即可。词义理解包括:生词词义和熟词新义。
解题指导
1.利用语境、常识和语法关系推断词义。
① 住所需推断词汇前后的“mean”或系动词或破折号等直接定义该词的部分。
② 抓住文章主旨与该段所表达的中心。特别对于议论文要牢记论点与论据的相互支撑关系。
③ 通过例证、比喻、对照、插入语等语法结构推断词义。
2.利用词根、前后缀与合成词推断词义。
三.句意理解题
句意理解题是常见的阅读题型。它不仅考查对句子表层意思的理解能力。有时还需要读者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和人生阅历来判断或推断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见题型
1.开门见山型:问题中直接要求读者对文中某一句进行理解。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ay tell us that 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ean?
2.隐含理解型:题目中未直接点出考查句,需要我们根据题干和选项信息找到并理解该句。
①简单理解:通过理解句中关键词,明确句内关系以获得正确答案。
②综合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分析上下文关系,获得正确答案。
解题指导
1.根据题干,缩小并锁定相关句段。
2.挖掘选项异同点寻找提示。
3.利用各类词义理解技巧逐一突破关键词。
4.抓住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内各分句以及该句所在段落各句间的逻辑关系。
四.概括归纳题
在词义与句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某一段或几段的大意,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全文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此类题型考查了读者段落或文章某一版块的理解概括能力。
常见题型
1.单段型:要求归纳某一段大意。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the Britons think that ___.
In paragraph 2, 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ancient Greek athletes to show that ____.
2.多段型: 要求归纳多段大意或多段细节总结某一非全文主旨的观点。
解题指导
1.通过审题,缩小范围,锁定相关段落。
2.利用词义及字意理解技巧,透彻把握段落关键词的含义。
3.抓住文章中连词(如表转折、因果、递进、承接、让步等关系的词语)、 序数词(如First …Second …)等提示性词句,辨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较高深的措辞中,探索作者的隐藏思想及真正的写作意图。常见观点态度题用以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主观态度的把握;分析作者对某些细节描述的意图。
常见题型
What’s the writer’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o wards …?
The writer /author believes(implies, suggests) that ______.
The writer /author seems to agree(think ) that _________.
The writer / author tries to tell us _______.
The writer’s / author’s tone would be best described as _______.
解题指导
1.抓住文章和选题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特别是其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分清褒贬。
2.利用概括归纳题与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段落结构。
3.务必忠实原文,切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
一、克服生词障碍,扩大词汇量
任何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中都可能存在生词、不熟悉的短语或成语。高考中规定生词可达整个阅读量的3%,这些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生词,另外还有一些是“考纲”规定的 近两千词汇中的一些拼写较长,使用不太活跃的单词以及一些根据构词法就能辩认的似是而非的“生词”。对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单词不能正 确释义是一个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障碍。来自单词和短语方面的障碍,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不予理睬。有些生词根 本就不影响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根据英语构词法,确定 词义。英语的构词法一般有派生、合成、转化等三类,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掌握各种前缀,后缀的含义和用法,熟悉各种跨类词和多义词,这样就可解决那些似是而非 的“生词”。
3、根据句子结构特点或上 下文猜测词义。任何一篇文章,无论其内容,还是其结构,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和其上下文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透过这种逻 辑关系,我们就能猜测出其词义。如“The 20 gold medal winners are al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age of 14”,根据并列连词“and”的用法特点以及下文的“under the age of 14”,可猜测出“primary”是“小学的,初级的” 意思;又如“……everyone is expected to lead an orderly life according to rules laid down by the government,……”这里“laid down”根据上下文可猜出是 “制定”之意。
另外,平 常多看英语文章,增强英语语感,也能保证最大限度地猜准词义。
二、搞清句子成份,把握句式结构特点
1、认清句子成份,掌握各 种句子成份的句法功能。句子是由各种句子成份构成的,而且有些句子成份对于句子来说是必须的,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基本上可通过它们来表达,如主、谓、 宾,但是,一个句子的主、谓、宾成份还常带有其他修饰成份,这些修饰成份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句子的复杂程度,进而对快速、准确阅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Japan on Monday welcomed remarks by US Defence Secretary Willam Perry that Washington would consider the demand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US troops on the southerm island of Okinawa”这句话较长,去掉修 饰成份后,只留下句子主干“Japan welcomed remarks that Washington would consider the demand。”这样意思就明朗了, 然后根据句子成份的句法功能,补译上修饰语,整个句子所表达的详细意思就清楚了。总之,善于把较长的、复杂的句子结构变简单,注意谁是中心词和修饰词,有 助于抓关键和中心。
2、搞清句子结构特点,认 清各种句式句型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有些句子成份的排列顺序和汉语不一样,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放在被修饰语之后,汉语的负迁 移作用会影响其阅读 理解,另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句子成份排列顺序和汉语完全不同的句型结构,或英语语言所特有的结构,如倒装句、强调句等,或根据表达需要,如“The human nose has given to the lanuage of the word many interesting expressions”,“give”的用法本来是give sth to sb;又如“Word came that Napolean would come to inspect them”,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本应 紧随中心词word之后,这些都是根据表 达需要改变句式结构的例子。
三、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都应符合人们思维普遍遵循的规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什么方式,都应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或叙述、 说明一个事实,或表达、支持一种观点,同时提供相应的关键细节和有力证据。所以阅读时,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关键词,中心词,主题句,主题段,支持句(support sentence)等,就可抓住文章主旨 大意及深层含义,并准确、快速解题。主题句一般在 主题段段首提出,但也可在段落中间和段落末尾提出,而主题段大多也是在文章第一段提出,找出了主题句和主题段,进而便可寻找说明他们的具体事实和论据。平 时,应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熟悉叙述、说明、议论等各自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进而 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深层含义。
摘要:阅读理解历来都是英语测试的重中之重,阅读战略一直都是各类英语考试备考之主打策略,阅读恐惧也是每位考生最大的应试恐惧。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总结了“重、定、划、看、防、读”阅读理解六字真诀,不少学生从中受益;很大一部分同学按此思路去运作解题,正确率大大提高,阅读理解零失误的同学也大有人在。
现一一阐释,条分缕析,以飨读者。
一、重
“重”——“重文本”。读懂文章最重要。
文本是题源所在,如果将考生比作勘探人员,那么文本就是他们的勘探场所。撰题者正式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才将一个个地宝藏埋藏其中,让考生去发掘。所以读懂文本不仅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但是,快速读懂一篇文章却非易事,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习练。高超的阅读真功夫有赖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既要读得快,又要读得懂,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障。
1、阅读的不良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阅读不良习惯,对号入座,看你有否。
心译:读一句心译一句,句句必须借助汉语译文方能理解;
指读:阅读时总是用指头或笔尖等指着句子,边移边读;
逐字逐句:一字一句,字字重视,句句关心,生怕漏掉一个单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见生即查:阅读时欲将生词各个击破,完全扫清阅读障碍,认为只要没有生词,便可洞悉文章;
出声:阅读时发出声音,全篇诵读,字字句句,丝毫不拉;
唇读:阅读时虽没有发出声音,但唇随句变,词带舌移,只是声带未颤,声音未出;
默读:没有出声,也没有唇动舌移,但目光、意识仍在逐句念诵。
以上不良习惯要么会打断阅读思维的连贯性,要么会破坏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而它们最大的害处就是降低了阅读速度。拿高考来说,共有五篇文章,合理的时间分配是35分钟,再分配到每一篇就只有7分钟了(当然考生可以根据文章难易稍做调整);可就我的教学经验,罕有学生在3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五篇文章;有的同学用了50分钟,有的多达一个小时,还不算上复查的时间。常听到同学抱怨“其实试题并不难,只是时间不够”,这正是阅读的不良习惯使然。
2、以意群为单位,成组视读
分清意群,停顿娴熟,不仅是朗诵的关键,更是阅读的基本素质。英语阅读时是以意群为单位,而非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成组视读是说用眼睛扫视,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默看,而是向探照灯一样根据意群,一组组的进行扫视,这时额头成了一个通道,被收纳的是信息,而不是词汇。这是一种高超的阅读能力,非以一贯之的坚持和大量的阅读不能够习得。
3、首尾在心,紧扣中心
任何一位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写作意图,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主旨,而能否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体现。为了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水平,出题者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主旨要义进行考察。一般来说,文章的主旨经常会被表述在文章的首尾中,首尾既包括文章的首段尾段,又包括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本之首尾段和各段之首尾句是最佳切入点,因此同学们应格外注意它们。
以福建高考C篇第66题为例:
What’sthemainideaofthelastparagraph?
A.It’simportanttodrilldeepdownintolakesedimentstocollectinformation.
B.It’simpossibletoprovehowclimatechangesintheAmazonrainforest.
C.It’shardtocollectinformatinforstudiesofthepastclimateintheAmazonrainforest.
D.It’snecessarytohavespecializedequipmentandmachinerytostudythepastclimate.
该段首句是“Unfortunately,gettingintotheAmazonrainforestandcollectinginformationareverydifficult.”它正是该段的主题句,C选项正是对其它的同意转述,当然是正确答案。
再如四川高考D篇第50题:
Whatisthemainpurposeofthetext?
A.Toprovidetravelinformation.B.Toreportsomerecentnews.
C.Toteachtouristshikingskills.D.Tointroducethewildlife.
本文第一段是:“FivemillionpeoplevisitGrandCanyonintheUSeveryyear.ForthepurposeofhelpingprojectGrandCanyonforyourfellowvisitorsandfuturegenerations,pleasefollowtheguidelinesbelow.”本文是开篇点题的典型之作。借用短语“Forthepurposeof…”,作者清晰明了的表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为了方便游客及后来人尽揽大峡谷风貌,请遵守如下旅游须知。由此可见,为游客提供游览信息是本文的主旨,故答案为A.
4、学会跳读,心中有图
阅读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既要统揽全文,又要主次有别。跳读即可用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来搜寻细节,锁定被考察信息——如此既把握了整体,又不会忽视细节。在跳读时一定不要借用母语翻译,而要通过情景想象、提纲列表、重点连线、简图示意等手段来梳理文章脉络,使之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
以中考安徽卷B篇为例,我们可以将重点表达先进行连线:ahappynewmother------ababywithoutears------wascalledfreak------someonedonatedhis/herears------anewpersonappeared------marriedandlivedahappylife------hismother’sbodywithoutears;再对文本进行情景联想,一出由伟大的母亲、无耳的畸形男孩和老成持重的爸爸三人联合演绎的动情故事便会顿时跃入脑海,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感人场景便会浮现在眼前。
5、善于猜测词义
各类考试都允许出现3%的超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文中都会给出暗示,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他们的意思;有些其后则会紧跟其同位语,直接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有的词汇(多数为名词)只需判定它是某类事物即可,比如人名、地名、某类动、植物等等,而无须弄明白其具体意思;有些词真是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词不认识根本不会对文章理解带来障碍,一定不能因之而恐慌,从而影响发挥。对于词义猜测试题中的超纲词,文中肯定会对其进行或解释、或同义、或暗示,只要细心,只要思路开阔,就一定能发现线索,确定其含义。
比如中考东城区一模阅读C篇第55题:
Whatdoestheword“domestic”meaninparagraphtwo?
A.producingenergy.
B.Fastdriving.
C.Ontheroad.
D.Forfamilyuse.
只要注意到划线单词domestic之后小横线“-”后的“itisusedonlyinthhome”,就很容易做出判断,选择A项。
当然,Romewasn’tbuiltinaday,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耐心、恒心和自制力,只要拥有这“二心一力”,勇于坚持,敢于挑战,方法得当,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会为你所有。
二、定
“定”——“定区间”。能够圈定各题答案的范围。
出题者一般都是根据文本的某一段,或某一段的某一句,或某一句的某一词,或根据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暗示进行题设。这就要求做题时要进行回想、返查,锁定与问题相关信息的所在区域,为正确解题打基础。这个过程就像捉迷藏一样,要想找到文本中躲藏的“猫猫”,就必须对藏躲“猫猫”的区域谙熟于心,进而准确定位,圈定范围,定能一抓一个准。
以高考湖北卷为例,第59题是询问手表销售在年轻人群中销量下滑的原因。文章的第一段就是在阐述这个问题,是本题的大区间;确切到句,第五句“Allthesedevicestellthetime—whichiswhy,ifyoulookaround,you’llseelotsofemptywrists;”(所有这些东西都可告诉我们时间——这正是如果你想周围看看的话,那么多人手腕空空的缘由。)是本题的题源所在,也是本题的答案选项A(haveotherdevicestotellthetime)的根据所在;再如本篇第61题,题干问通过文章我们对瑞士表业有何了解,文章的第四段说的都是瑞士高档手表的再发明、巨额广告等相关事宜;本段最后一句指出Rolexes,PatekPhilippe和Breitling三个牌子的手表具体销售对象之三种人(周末休闲登山者,富人和贵族家庭出身的人,驾驶飞机环球旅游家),这三种人必定都是有钱人,所以选择A(Ittargetsrichpeopleasitspotentialcustomers.)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总的来说,每个问题都对应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或显或隐,或大或小,或段或句或词,考生要擦亮眼睛,善于定位,为找到答案的根据做好必要且充分的准备。
三、划
“划”——“划根据”。作答时理由要充分,并在文章中划出解题依据。
能够在文本中划出解题根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更是阅读理解不丢分的保障。猎人有句行话,叫“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这儿我要告诉各位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要做到“不见根据不做题”。理由充分,根据凿实,这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超高境界,是阅读水平提高的最大见证。从这种意义上讲,“划”字诀是“重、定、划、看、防、读”六字真诀之尤为重要者。
四、看
“看”——“看转换”。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同意转述)。
英语语言相当丰富,同一意思会有多种不同表达,以避免语言表述上的单调重复。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同意改写”就是考察学生的这一能力的。以句型“决定做某事”为例,英语中就有不下就中表达:
1.decidetodosth.
2.makeadecisiontodosth.
3.determinetodosth.
4.bedeterminedtodosth.
5.makeadeterminationtodosth
6.resolvetodosth.
7.makearesolutiontodosth.
8.makeupone’smindtodosth.
9.setone’smindtodosth.
出题者设计试题时总会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对文本中的某些信息进行同意转述。有的转述会很明显,可以一目了然;但也不乏隐含很深的转述,比如高考上海卷D篇第78题,答案“thecardboardtentsproducedbyMr.Dunlopcanbeuser-tailored.(C)”就是对文中第七段第二句“They(指thecarboardhouses)canbepersonalizedand…”的转述,user-tailored(特制的)和文本中的personalized(特制的)是同义词,但由于词汇难度大而使这个转换隐藏颇深,不容易被识破。
下表中我整理了一些有关同意转换的范例,供同学们参考、领悟。
五、防
“防”——“防陷井”。锁定是“true”还是“nottrue”,辨明形近词。
英语阅读中的陷阱设置最常见的有两种,判断对错真假型和词形相近型。对于判断对错真假型,考生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准是“true”还是“nottrue”,是“right”还是“wrong”,然后才着手解题。可能会有同学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怎么会错?其实不然,在考场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试想你身边有过多少同学曾因把“true”与“nottrue”看反而懊恼不已,顿足捶胸?
对于词形相近型要做只有两个字“细心”,三思而后选。只要细心,此类陷阱就会很容易被识破。如高考全国二卷A篇第45题很多同学选择了A,原因主要是他们把“lonely”看成了“lovely”,这正是出题人设置的陷阱所在,因为“lonely”与“lovely”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词形相近,很容易被看混。但只要稍加留意,避免此误也不是难事。
归根到底,“防”的主要对象是自己,防止慌张,防止粗心大意,防止那些“想当然”的想法,防止自己的骄傲情绪——只要沉着应对,处处留心,任何陷阱都会被识别发现的。
六、读
“读”——“读全项”。做判断时要通读每一题的所有选项,区分鉴别,选择最佳。
阅读理解是从三个或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解题时考生要通读所有选项,比较鉴别,确定最佳。切不可挑读臆断,匆匆作答。比如做判断对错真假型试题时,选项中会有“一对三错”或“三对一错”,通读全项就会补救误读题干所造成的过失。
上述“重、定、划、看、防、读”阅读理解六字真诀是我多年来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将甚感荣幸!
英语的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们感觉最为头疼的问题。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理解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占到了90%以上。看来是有必要集中为同学们解答这方面的困惑了。
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反复阅读原文,以致耽误了大量的答题时间;
尝试翻译原文,对原文语法结构抓住不放;
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发生慌乱而无法继续阅读下去等等。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同学身上,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英语教学领域里公认的一道难题。于是,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建议看关键词,有人主张学生多扩充词汇量等等。同学们对此深感疑惑,只能在混沌中苦苦挣扎。
其实,只要根据临场考试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会很快理出头绪,顺利找到解决办法。大家都知道,考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我们不光需要速度,还需要具备高超的阅读技能。这些技能主要有:快速跳读的能力;仔细阅读的能力;接受原文的能力。
1.快速跳读的能力。
掌握了这个能力,就能为你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为取得高分提供有力保证。
①关于词汇的跳读。
一般情况是先通过一个单词确定一个方向,根据这个方向,确定这个单词是往上读还是往下读;
在阅读长难句时,要把断点在恰当的位置断开,即在此层意思完,下层意思未开始前断;
看到动词时,想此动词之发起者是谁,发起者要明确;
看到代词就想它指的是什么;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如果是动词、形容词,可根据上下文猜,如是名词则不要。
②对于段落而言,要先分清观点句、论证句和例证句。论证句是句子开头几个词同前面有关系的句子;而例证句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较全的句子;观点句则是去掉上述两种之外的句子。
③对于篇章而言。要先分清篇章是什么类型的,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议论文,只要判断出reason句和result句即可。Reason句是从不同角度论述观点正确性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前半部分。如果文章开头的几个词让你感觉与上面的句子有联系,这个词一般情况下就是reason句。表示关系的词一般有:they/such/this/these/also/further more等等。
记叙文,先要明确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了这四要素,整个文章脉络基本就清晰了。然后还要注意一些句子是肯定要跳读的,有些是一定要细读的。具体如下:
作为文章背景铺垫的句子可以不读;
详述某些细节的句子可以不看;
注意一下文章中的起承转合词,比如表方向、时间顺序的词汇等。
总之,对于篇章而言,处理的思路是和段落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观点句通常出现在标题处。而所谓的跳读能力,不是仔细阅读能力,而是泛读、快速读,以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2.仔细阅读的能力。
与快速跳读不同的是,仔细阅读是为了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从而有针对性的把问题大堆,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①什么样的题才需要这种仔细阅读的能力呢?
一句话,当题干中出现原文的细节词时,才需要这种仔细阅读。
②仔细阅读什么呢?
通篇出现频率高的词,不用仔细阅读;
虚词不用仔细阅读;
动词也不用仔细阅读;
仔细阅读要以名词为主。
③如何缩小仔细阅读的范围?
不要只找大写、数字等容易定位的词,通过问题所问,并结合文章整体脉络,适当缩小仔细阅读的范围。
④如何提高仔细阅读的速度?
我们只需扫描词的模样,而不是词的意思,两行从左到右,再两行从右到左的扫读。
3.接受原文的能力。
我们主张解答英语阅读试题时,读原文时只需接受原文,没必要解读原文,这点看似简单,但却至关重要。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常会有以下不良倾向:
经常评价信息好或不好;
展望未来,由前推后;
找原因,未告诉原因不追究;
应不应该;
提炼归纳总结。
这些不良的倾向是我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读不懂而做错题目,而是因为这些思维定势阻碍了我们得高分。
要学会努力接受原文信息,而不用细致地解读原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文章中的有效信息。
还是那句话,不管我们的方法有多么有效,最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靠同学们日积月累地努力,将我们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在实践中体会精髓。
一. 重
“重”——“重文本”。读懂文章最重要。
文本是题源所在,如果将考生比作勘探人员,那么文本就是他们的勘探场所。撰题者正是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才将一个个地宝藏埋藏其中,让考生去发掘。所以读懂文本不仅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1. 阅读的不良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阅读不良习惯,对号入座,看你有否。
心译:读一句心译一句,句句必须借助汉语译文方能理解;
指读:阅读时总是用指头或笔尖等指着句子,边移边读;
逐字逐句:一字一句,字字重视,句句关心,生怕漏掉一个单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见生即查:阅读时欲将生词各个击破,完全扫清阅读障碍,认为只要没有生词,便可洞悉文章;
出声:阅读时发出声音,全篇诵读,字字句句,丝毫不拉;
唇读:阅读时虽没有发出声音,但唇随句变,词带舌移,只是声带未颤,声音未出;
默读:没有出声,也没有唇动舌移,但目光、意识仍在逐句念诵。
以上不良习惯要么会打断阅读思维的连贯性,要么会破坏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而它们最大的害处就是降低了阅读速度。常听到同学抱怨“其实试题并不难,只是时间不够”,这正是阅读的不良习惯使然。
2. 以意群为单位,成组视读
分清意群,停顿娴熟,不仅是朗诵的关键,更是阅读的基本素质。英语阅读时是以意群为单位,而非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成组视读是说用眼睛扫视,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默看,而是向探照灯一样根据意群,一组组的进行扫视,这时额头成了一个通道,被收纳的是信息,而不是词汇。这是一种高超的阅读能力,非以一贯之的坚持和大量的阅读不能够习得。
3. 首尾在心,紧扣中心
任何一位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写作意图,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主旨,而能否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体现。为了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水平,出题者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主旨要义进行考察。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旨经常会被表述在文章的首尾中,首尾既包括文章的首段尾段,又包括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本之首尾段和各段之首尾句是最佳切入点,因此同学们应格外注意它们。
4. 学会跳读,心中有图
阅读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既要统揽全文,又要主次有别。跳读即可用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来搜寻细节,锁定被考察信息——如此既把握了整体,又不会忽视细节。在跳读时一定不要借用母语翻译,而要通过情景想象、提纲列表、重点连线、简图示意等手段来梳理文章脉络,使之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
5. 善于猜测词义
各类考试都允许出现3%的超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文中都会给出暗示,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他们的意思;有些其后则会紧跟其同位语,直接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有的词汇(多数为名词)只需判定它是某类事物即可,比如人名、地名、某类动、植物等等,而无须弄明白其具体意思;有些词真是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词不认识根本不会对文章理解带来障碍,一定不能因之而恐慌,从而影响发挥。
对于词义猜测试题中的超纲词,文中肯定会对其进行或解释、或同义、或暗示,只要细心,只要思路开阔,就一定能发现线索,确定其含义。
二. 定
“定”——“定区间”。能够圈定各题答案的范围。
出题者一般都是根据文本的某一段,或某一段的某一句,或某一句的某一词,或根据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暗示进行题设。这就要求做题时要进行回想、返查,锁定与问题相关信息的所在区域,为正确解题打基础。这个过程就像捉迷藏一样,要想找到文本中躲藏的“猫猫”,就必须对藏躲“猫猫”的区域谙熟于心,进而准确定位,圈定范围,定能一抓一个准。
总的来说,每个问题都对应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或显或隐,或大或小,或段或句或词,考生要擦亮眼睛,善于定位,为找到答案的根据做好必要且充分的准备。
三. 划
“划”——“划根据”。作答时理由要充分,并在文章中划出解题依据。
能够在文本中划出解题根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更是阅读理解不丢分的保障。猎人有句行话,叫“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这儿我要告诉各位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要做到“不见根据不做题”。理由充分,根据凿实,这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超高境界,是阅读水平提高的最大见证。从这种意义上讲,“划”字诀是“重、定、划、看、防、读”六字真诀之尤为重要者。
四. 看
“看”——“看转换”。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同意转述)。
英语语言相当丰富,同一意思会有多种不同表达,以避免语言表述上的单调重复。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同意改写”就是考察学生的这一能力的。以句型“决定做某事”为例,英语中就有不下就中表达:
1. decide to do sth.
2. 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
3. determine to do sth.
4. be determined to do sth.
5. make a determination to do sth
6. resolve to do sth.
7. make a resolution to do sth.
8.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
9. set one’s mind to do sth.
出题者设计试题时总会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对文本中的某些信息进行同意转述。有的转述会很明显,可以一目了然;但也不乏隐含很深的转述。
五. 防
“防”——“防陷井”。锁定是“true”还是“not true”,辨明形近词。
英语阅读中的陷阱设置最常见的有两种,判断对错真假型和词形相近型。对于判断对错真假型,考生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准是“true”还是“not true”,是“right”还是“wrong”,然后才着手解题。可能会有同学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怎么会错?其实不然,在考场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试想你身边有过多少同学曾因把“true”与“not true”看反而懊恼不已,顿足捶胸?
对于词形相近型要做只有两个字“细心”,三思而后选。只要细心,此类陷阱就会很容易被识破。
归根到底,“防”的主要对象是自己,防止慌张,防止粗心大意,防止那些“想当然”的想法,防止自己的骄傲情绪——只要沉着应对,处处留心,任何陷阱都会被识别发现的。
六. 读
“读”——“读全项”。做判断时要通读每一题的所有选项,区分鉴别,选择最佳。
阅读理解是从三个或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解题时考生要通读所有选项,比较鉴别,确定最佳。切不可挑读臆断,匆匆作答。比如做判断对错真假型试题时,选项中会有“一对三错”或“三对一错”,通读全项就会补救误读题干所造成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