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数学课上,孩子走神的真正原因不是讲得不够,而是没听懂

数学课上,孩子走神的真正原因不是讲得不够,而是没听懂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4
数学课上,孩子走神的真正原因不是讲得不够,而是没听懂

我见过太多孩子,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手里的笔没停过,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可一到做题,还是不会。不是他们不认真,是他们没真正“听进去”。为什么?因为老师讲得太快,概念没掰开,例子没贴近生活,学生跟不上,只能硬记。

数学不是靠背公式学会的。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如果不知道“3×4”到底代表什么,只是记住了“等于12”,那他遇到“每盒有4个苹果,买3盒”这种题,还是会懵。他不是笨,是没建立起数与生活的连接。

好的数学课,不是老师一个人讲得天花乱坠,而是让学生能动手、能说、能问。

我听过一节五年级的课,老师讲分数加减。她没直接写公式,而是拿了一张A4纸,撕成四份,问学生:“如果我吃掉两份,你吃掉一份,我们一共吃了多少?”学生七嘴八舌,有人说是“三份”,有人说是“三分之一”。老师不急着纠正,而是让他们用彩笔在纸上涂色,再把纸片拼起来。

最后,一个孩子指着涂色的部分说:“哦,原来是四分之三。”那一刻,不是老师教的,是孩子自己“看见”的。

这比背“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有效得多。

课堂上,老师手里有教具,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抽象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圆片,能当披萨,也能当钟面;一根绳子,能比长度,也能当数轴。这些不是花架子,是思维的拐杖。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变量”“比例”“面积”,他们需要实物做桥梁。

但现实中,很多课堂还停留在“讲—记—练”三板斧。老师讲完,学生抄笔记,然后做题。题目一变,就懵了。为什么?因为学生没参与思考的过程,只是被动接收信息。一节课40分钟,真正能跟着老师思路走的,可能不到一半。其他人,要么走神,要么假装听懂。

不是学生不想听,是听不懂。

我们总说要“启发式教学”,可真正落实的不多。老师问:“谁能说说这道题怎么想?”底下一片沉默。不是学生没想法,是他们怕说错。老师没给试错的空间,也没给表达的耐心。一句“再想想”,就结束了。孩子心里想:“算了,还是等老师说答案吧。”

真正的课堂,应该允许沉默,允许错误,允许反复。

我见过一位老师,学生算错了,她不说“错了”,而是问:“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我把15减去7,得8,再加3,得11。”老师点点头:“哦,你先减后加,思路很清晰。但题目是15减去(7加3),括号的意思是先算里面。我们试试看,7加3等于多少?”学生一算,10,再用15减,得5。

他愣了一下,说:“啊,原来是这样。”没有批评,没有尴尬,只有理解。

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不是小组讨论走形式,而是真有任务、真有分工。比如,四个人一组,每人负责一个步骤:画图、列式、计算、检查。谁错了,其他人能指出来,不是老师一个人在纠错。孩子教孩子,有时候比老师讲更管用。因为语言更贴近,思维更相似。

但问题也确实存在。

有些课,环节堆砌,活动很多,但没重点。前五分钟玩卡片,中间十分钟做游戏,最后十分钟讲题,学生兴奋了,可知识点没扎牢。热闹是热闹,但没留下东西。

还有些老师,同一个方法用到底:全班齐答、集体朗读、统一练习。不会看学生的眼神,不会调整节奏。有人早就会了,还在重复;有人刚入门,就被甩在后面。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真正的教学,是看懂每个孩子的节奏。

一节课,不是要讲完多少内容,而是要让至少一半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一道新题。不是靠模仿,是靠理解。

家长能做什么?别只盯着分数。问问孩子:“今天数学课,你最不明白的是什么?”“老师有没有用东西帮你理解?”“你有没有和同学讨论过?”

别急着报班、买题、刷题。先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听懂了。

数学不是靠刷题练出来的,是靠一次次“啊哈”时刻积累起来的。一个孩子,如果能在课堂上,自己发现“原来乘法是加法的快捷方式”,那他以后遇到“6×8”,不会死记48,而是会想:“6个8,就是8+8+8+8+8+8,我可以用5×8=40,再加一个8,就是48。”这才是能力。

老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是思维的引路人。

教具不是装饰,是思考的工具;讨论不是形式,是理解的路径;错误不是失败,是学习的信号。

课堂的温度,决定了学习的深度。

别再问“为什么孩子数学总考不好”,先看看,他有没有在课堂上,真正“活”过一次。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