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分享: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0】
当家长这些年,看孩子从一年级走到高年级,我发现成绩好坏,真不是聪明不聪明,关键是习惯养没养成。小学阶段,知识不难,最重要的就是把“怎么学”这件事弄明白。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管自己。下面这些习惯,都是我一边带孩子一边琢磨出来的,用大白话跟您聊聊:
1. 回家先定心,别一屁股坐书桌前
孩子放学回来,肚子饿、脑子累,别急着喊“快写作业”。让他先吃点东西,喝点水,玩一会儿,哪怕10分钟,让他从学校切换到家里状态。心定下来了,坐到书桌前才不容易走神。
2. 作业不拖拉,先做完再玩
这是最难也最重要的一条。很多孩子“写一会玩一会”,一小时的作业能拖两小时。我的办法是:
跟孩子说好:“作业写完,剩下的时间全是你的,想玩啥都行。”
帮他把作业分个类:先做简单的(找信心),再啃难的(脑子还清醒);
用个小闹钟,每写20分钟,休息5分钟,像学校一样有“课间”。
时间久了,他就知道:快点写,是给自己“挣”玩的时间。
3. 自己检查,别靠爸妈“纠错”
很多家长习惯孩子一写完就拿过来改,错了马上指出来。这样孩子就依赖你了。应该教他:
写完别急着收本子,自己从头看一遍,像老师批作业那样;
数学查计算、看单位,语文看字写对没、句子通不通;
错了别骂,说:“你再看看,这儿是不是漏了啥?”
慢慢他就学会对自己负责了。
4. 书包自己理,东西不丢三落四
每天晚上,花5分钟,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
对着课表看明天要带啥书、本子、美术工具;
铅笔削好,橡皮、尺子放齐;
作业、签字别忘带。
一开始会忘,别替他拿,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比如被老师说),几次就记住了。这叫“用小代价,养大习惯”。
5. 读书要读进去,不是走个过场
每天读点课外书,别光问“读了吗?”,要问:“你读的这本,讲了个啥事?”“你喜欢里面谁?为啥?”
哪怕他讲得磕磕巴巴,也让他试着说。读完一页,问问“你猜接下来会怎样?”——这样他才是真在读,不是应付。
6. 不懂就问,别把问题“攒着”
孩子常把“不会”藏起来,怕被说笨。要告诉他:“不会很正常,谁都有卡住的时候。”
鼓励他:
先自己想,实在不行画个问号;
明天主动问老师,或者回家问爸妈;
别等考试才发现“这题我早不会”。
7. 生活有规律,学习才踏实
什么时候写作业、几点睡觉、周末怎么安排,尽量固定下来。孩子有规律,心就稳。别今天玩到十点,明天七点就起,生物钟乱了,上课就犯困。
最后说一句: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别指望说一次就管用。有时候他忘了、懒了、闹脾气,别发火,提醒他就行。坚持三个月,慢慢就成自然了。
小学六年,真正留给孩子的,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这些能用一辈子的“小习惯”。就像走路,一开始要教他抬脚、迈步,等走熟了,他自己就能走很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尚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张教员 昆明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
- 银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网络与新媒体
- 陈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
- 陈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能源动力
- 陈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
- 胡教员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张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刘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