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厌学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04】
面对一个厌学的孩子,作为老师,我深知这背后很少是“懒”或“不懂事”那么简单。厌学,往往是孩子发出的无声求助——他可能早就累了、怕了、觉得自己不行了。
要帮孩子转变,急不得,也压不得。真正的转变,是从“心”开始的。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上课低头,作业不交,批评也麻木。可慢慢走近才发现,有的是从小被比来比去,早就不相信自己能行;有的是听不懂又不敢问,一天天落下,干脆用“我不学”来掩饰“我不会”;还有的,家里压力太大,学校又没朋友,教室对他来说,就是个让人喘不过气的地方。
所以,第一步,不是补课,而是重建关系。孩子得先觉得你是“站在他这边”的人,不是又一个来要求他、评判他的人。我会先花时间听他说话,不打断,不教训,哪怕他说“上学没意思”,我也回应:“是啊,如果天天听不懂,确实挺没劲的。” 让他知道,他的感受被看见了。
然后,是找回一点点“我能行”的感觉。目标不能是“下次考到80分”,那太远太重。而是从最小的事开始:今天把作业本拿出来,表扬;写对一道基础题,肯定;课堂上哪怕只抬头看了一眼黑板,也让他感受到你的鼓励眼神。这些微小的成功,像一颗颗小石子,慢慢堆成信心的路。
我也常和孩子一起“拆问题”:不是“你怎么又没写作业”,而是“你觉得哪一步最难?是看不懂题?还是不知道从哪开始?” 一起找卡住的地方,一起想办法。当他发现“原来不是我笨,是方法没对”,心里的负担就轻了一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帮他在学校里“被看见”。一个长期被忽视或被批评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透明的。我会找机会让他展示一点点特长——哪怕只是字写得工整,或者劳动很认真,当着全班说一说。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比十次说教都有力。
当然,这过程会有反复。今天愿意写了,明天又不碰书。这时候最忌翻旧账。我会说:“我知道你这两天又觉得难了,没关系,我们再试试,慢一点也没关系。”
最让我欣慰的,不是成绩突然提高,而是有一天,孩子主动问:“老师,这道题我这样解,行吗?”——那眼神里,有了光,有了试探,也有了想好的心。
教育不是强行拉一个人走上坡路,而是陪他蹲下来,看清脚下的绊脚石,然后一起,一步,一步,重新起步。当孩子开始相信“我可以试试”,转变,就已经开始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文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言文学
- 库教员 清华大学 新能源研究
- 孙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会计学
- 肖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王教员 Indiana University of Bloomington 企业管理
- 王教员 海南大学 信息安全
- 刘教员 南开大学 商务经济学
- 麦教员 首都医科大学 康复作业治疗
- 李教员 北京林业大学 应用统计
- 钟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