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成绩差要怎么提高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6】
对于很多初三学生来说,英语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常常让人感到焦虑和无助。尤其是在面临中考的关键阶段,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问:英语基础薄弱,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附近,还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方法得当、方向正确。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提高英语成绩,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也不是靠刷几套题就能一蹴而就的。真正有效的提升,来自于对学习过程的系统梳理和对薄弱环节的精准补强。尤其对于基础一般的初三学生,盲目追求“速成”只会浪费时间。与其寻找所谓的“捷径”,不如沉下心来,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
从音标开始,重建词汇基础
很多学生在背单词时感到吃力,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方法出了问题。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孩子能拼出一个单词,但不会读;或者读出来了,却不知道意思;更常见的是,今天背了十个词,明天就忘了一大半。这种“记不住、用不出”的困境,根源往往在于音标掌握不牢。
音标是英语发音的“拼音”,是连接拼写与读音的桥梁。如果孩子连最基本的音标都认不全,背单词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效率极低。比如,“through”和“though”拼写相近,但发音完全不同,如果不掌握音标,很容易混淆。
而一旦掌握了音标规则,孩子就能根据发音规律推测拼写,反过来也能通过拼写推断读音,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从初中常见的48个国际音标入手,每天花15分钟集中练习。可以借助一些带发音示范的音频资料,边听边模仿。重点掌握元音和辅音的组合规律,比如“th”发/θ/或//,“ch”发/t/等。当孩子能准确读出一个新词时,记忆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同时,建立一个专属的“生词本”非常必要。这个本子不需要多精美,关键是要坚持使用。每次在阅读、做题或听课时遇到不会的词,立刻记录下来,标注音标、词性、中文意思,最好还能写一个例句。比如:
- accomplish /kmpl/ v. 完成
→ She finally accomplished her goal.
定期翻阅这个本子,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复习。研究表明,记忆的巩固需要多次重复,尤其是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可以按照“当天、第三天、第七天、一个月后”的节奏进行回顾,这样能有效降低遗忘率。
理清时态逻辑,不再“乱用时态”
如果说词汇是砖瓦,那么语法就是建筑的框架。而在初中英语语法体系中,时态是最核心、最常考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写作或完形填空中频繁出错,问题往往出在时态混乱上。比如,描述过去发生的事用了现在时,或者在条件句中时态搭配错误。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时态主要有八种:
- 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表示习惯性动作或客观事实。
公式:\( S + V(s/es) \)
例:He plays football every weekend.
- 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
公式:\( S + V-ed \)
例:They visited the museum yesterday.
- 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公式:\( S + am/is/are + V-ing \)
例:She is reading a book now.
- 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公式:\( S + was/were + V-ing \)
例:I was watching TV at 8 p.m. last night.
-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公式:\( S + will + V \) 或 \( S + am/is/are going to + V \)
例:We w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 过去将来时(Future in the Past):从过去的角度看将要发生的事。
公式:\( S + would + V \)
例:He said he would call me.
- 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有影响。
公式:\( S + have/has + V-ed \)
例: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 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公式:\( S + had + V-ed \)
例:By the time we arrived, the movie had started.
这些时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清晰的时间逻辑关系。比如,现在完成时强调“已完成但与现在有关”,而一般过去时只关注“过去发生了什么”。理解这一点,比死记硬背规则更重要。
建议学生在学习时态时,不要只停留在“会做选择题”的层面,而是尝试用每种时态写几个句子,甚至编一个小故事。比如用“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描述一个突发事件:
> I was walking home when it started to rain.
通过实际运用,才能真正掌握时态的使用场景。
阅读训练:从“读懂”到“会用”
词汇和语法是基础,但最终要通过阅读来整合和检验。很多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连起来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这说明问题不在词汇量,而在语言的整体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不能只靠做题。正确的做法是“精读+泛读”结合。精读是指选择一篇难度适中的文章,逐句分析,弄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结构,甚至可以翻译成中文来检验理解程度。泛读则是大量阅读,不求字字弄懂,重在培养语感和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
初三阶段,可以优先选择中考常考的题材,比如校园生活、家庭关系、环保、科技小常识等。每读完一篇文章,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主旨大意)
2. 作者的态度是什么?(情感倾向)
3. 哪些词或句式我可以学着用?(语言积累)
比如读到这样一句话:
> Although he was tired, he kept working on the project.
可以学到“al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并尝试仿写:
> Although it was raining, we decided to go hiking.
这种“输入—消化—输出”的过程,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
学习习惯比技巧更重要
再好的方法,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也难以见效。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学习流程的缺失。
一个高效的学习闭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预习:上课前快速浏览课文,标出不懂的词句,带着问题去听课。这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增强参与感。
2. 听课:课堂是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是照抄板书,而是记录重点、难点和老师的补充讲解。
3. 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最好在当天回顾。可以采用“费曼学习法”,即用自己的话把知识点讲一遍,讲不清楚的地方就是薄弱点。
4. 练习:练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每做完一套题,都要认真分析错题,找出是词汇、语法还是理解上的问题。
5. 积累: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天坚持读一段英文、记几个单词、写几句话,远比周末突击几个小时更有效。
家庭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的角色不是监工,而是支持者。与其不断追问“今天英语考了多少分”,不如关心“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听英文歌曲、看简单的英文动画片,甚至尝试用简单的英语对话。比如:
- What did you learn in English class today?
- Can you teach me a new word?
这种轻松的互动,能让孩子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减少抵触情绪。
同时,家长要避免盲目比较。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进步的速度也不同。与其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关注自己孩子的点滴成长。一次小测验的进步,一篇写得比以前通顺的作文,都值得肯定。
提高初三英语成绩,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耐心和方法的较量。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改变,而是体现在每一天的坚持中:多记一个单词,多分析一个句子,多读一篇文章。当这些微小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终将引发质变。
英语学习没有真正的“捷径”,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在靠近目标。与其焦虑成绩,不如专注于过程。当你把注意力从“我要考多少分”转移到“我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会发现,进步其实一直在发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大家都在看
-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
- 段教员 成都东软学院 供应链管理
- 明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 魏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
- 沈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耿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