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中考倒计时:父母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中考倒计时:父母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9
中考倒计时:父母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教室里,孩子们埋头于试卷和笔记之间,争分夺秒地复习;家里,父母们的心也跟着悬在半空,坐立不安。有些家长忍不住反复叮嘱:“中考是人生第一个大考,千万不能马虎!”“考不上重点高中,以后就难了。”这些话像无形的绳索,越勒越紧,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严林峰老师在实际咨询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备考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父母的焦虑往往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他建议:在中考前的关键时刻,父母最该做的不是督促,而是回归平常心,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这不仅关乎考试发挥,更关系到孩子的长远成长。

少一些絮叨,让孩子轻装上阵

“中考决定命运!”“这次考不好,以后就完了!”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很多父母觉得,多提醒几句能让孩子重视起来。但事实恰恰相反。严林峰老师在一次针对考生的压力调查中发现,“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这一选项高居压力来源榜首。孩子们心里清楚中考的重要性,他们不需要父母一遍遍强调。

相反,这种反复的“警醒”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本已紧张的情绪推到崩溃边缘。

想象一下:你正全神贯注地解一道难题,旁边有人不停说“这题很关键,错了就完了”,你能静下心来吗?孩子也是一样。他们的大脑在高压下会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理性思考能力下降,复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严林峰老师解释,考生在中考前本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家长的过分关爱和过多絮叨,会形成一种叠加效应,让孩子的压力倍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心理学上的常见现象——外部压力源叠加会显著影响认知功能。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首先,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一次考试的成绩重要得多。中考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试着把那些“必须”“应该”的话语收起来,换成温暖的行动。比如,默默递上一杯温水,或者轻轻说一句:“累了就休息会儿,我陪着你。

”更重要的是,和孩子聊聊未来——不是只盯着分数,而是讨论他们的兴趣和梦想。告诉孩子:“中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站,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支持你。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坚持和勇气。”

一位初三学生的妈妈分享过她的转变:以前她每天问孩子“复习得怎么样”,结果孩子越来越沉默。后来她改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孩子反而主动聊起解题的成就感。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不是附加在分数上的期待,他们才能卸下心理包袱,发挥出真实水平。记住,少说一句,可能多一分力量。

严林峰老师强调,父母的平常心能帮助孩子建立平和的心态,这比任何督促都更有效。

多一些包容,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青春期遇上中考压力,情绪波动几乎是必然的。孩子可能突然摔门、沉默不语,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居然这样对我?”但指责只会火上浇油。

严林峰老师解释,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加上中考的压力,就像在摇晃的瓶子里加了汽水,一点刺激就会“喷发”。父母需要明白:孩子的脾气不是针对你,而是压力的宣泄口。如果你能像大海一样包容,风暴自然会过去。当父母表现得理解、包容,孩子会受到积极影响,慢慢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针锋相对,只会让情绪更加失控。

具体该怎么做?试试这些方法:

- 当孩子发火时,先闭嘴:不要立刻讲道理。可以说:“我看出你很生气,需要我抱抱你吗?”或者安静地陪在旁边,等情绪过去。严林峰老师建议,这时的沉默比话语更有力量。

- 创造宣泄机会:运动是天然的减压阀。提议:“走,打半小时篮球去!”汗水能带走压力荷尔蒙。或者一起看《垫底辣妹》这类励志电影,看完聊聊主角如何面对挫折。这些活动能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而不会伤害亲子关系。

- 用身体语言代替唠叨:拍拍肩膀、摸摸头,这些小动作比千言万语更有效。孩子烦躁时,递上他喜欢的零食,不说学习,只问:“今天想吃什么水果?”严林峰老师指出,非语言沟通往往更能传递安全感。

一位爸爸的经历很典型:儿子有次把试卷撕了,他没骂孩子,而是默默收拾碎片,然后说:“下次考砸了,我们一起看错题,好不好?”儿子愣了一下,眼泪就下来了。从那以后,他遇到困难会主动找爸爸商量。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教会孩子:情绪可以表达,但问题要解决。

父母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宣泄,而不是压制。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小改变,大不同

除了少絮叨、多包容,父母还能从日常细节入手,为孩子打造一个“减压港湾”。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一个轻松的环境能让复习事半功倍。

饭桌不谈学习:晚餐是家庭交流的黄金时间,但千万别变成“考试分析会”。聊聊学校趣事、新闻热点,或者分享你小时候的糗事。轻松的氛围能让孩子暂时忘记压力。严林峰老师观察到,很多家庭在饭桌上反复讨论成绩,反而加剧了孩子的焦虑。试着问:“今天和同学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这样的问题能让孩子放松下来。

规律作息比熬夜更重要:有些家长逼孩子“再学一小时”,却忽略了睡眠对记忆的关键作用。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表,保证7小时睡眠。睡前可以听轻音乐,或者做5分钟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几次,焦虑感会明显降低。严林峰老师强调,充足的休息能提升大脑的整理能力,比疲劳战术更有效。

把“必须”换成“试试看”:语言的力量超乎想象。不说“你必须考进前50名”,而是说“这次复习你用了新方法,效果怎么样?”。关注过程的努力,而不是结果的数字。当孩子解出一道题,夸他:“你刚才很专注,这方法真聪明!”这种正向反馈能增强自信。

严林峰老师建议,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中考是为了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平和心态,这世界上不是只有中考这一条路可以走。

你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中考前的日子,父母常常比孩子更焦虑。但请记住:你的状态,是孩子情绪的晴雨表。如果你整天愁眉苦脸,孩子会加倍紧张;如果你从容淡定,孩子也会感到安全。严林峰老师提醒,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试着每天早晨对孩子微笑说:“今天也要加油,但别太累。”晚上睡前给他一个拥抱:“无论怎样,你都是我的骄傲。

”这些微小的举动,比任何督促都更有力量。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真实的、温暖的父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放下“必须赢”的执念,做那个能让孩子安心说“我害怕”的人。你的平常心,就是孩子穿越风浪的船票。中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起点。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心理韧性。

当父母学会平常心,我们不仅帮助孩子赢得一场考试,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严林峰老师总结道,中考的本质是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筛选工具。父母的平常心能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考试,也能培养他们受益终身的心理素质。从容的孩子,才能跑得更远。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请收起焦虑,用理解和包容陪伴孩子。你的每一分平常心,都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石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
  2. 马教员 云南财经大学 越南语
  3. 李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
  4. 陈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
  5. 宋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 电气工程
  6. 陈教员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小学教育
  7. 任教员 暨南大学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8. 张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9. 仁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10. 颜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