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前帮孩子调目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10】
开学已近一个月,高三考生们正式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阶段。随着备考节奏的加快,部分考生开始表现出烦躁、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此,相关心理老师指出,大多数不良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过大。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正视自身的实际位置,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并调整好奋斗目标,以期在备考过程中轻装上阵。
小玥是某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中上游。然而,自从新学期开学以来,小玥的表现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变得忧心忡忡,精神状态也显得越来越紧张。
据小玥的母亲反映,以前小玥每天回家后都会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复习到深夜11点左右,但现在却常常复习一会儿就跑到客厅里烦躁地走动,还不时大声发泄自己的无助。她经常说:“就剩这么点时间,我该怎么办?”这种焦躁的状态让全家人都感到手足无措。事实上,像小玥这样情绪和状态突然变化的考生并不少见。
进入总复习阶段,各种测试会逐渐密集起来,备考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许多考生会感到奋斗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从而产生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心理老师张瑶表示,现阶段,父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
当孩子因为自身能力和目标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感到不安时,父母要及时引导他们适当调整预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调整目标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想,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目标:
1. 倾听和理解
首先,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理解他们的感受。不要轻易打断或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倾听,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困扰,从而为后续的引导打下基础。
2. 客观评估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空间。同时,也可以参考历次考试的成绩,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位置,避免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
3. 调整目标
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父母要引导孩子合理调整奋斗目标。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目标过于遥远,可以考虑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步实现。例如,可以先设定一个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提高某一科目的成绩,然后再逐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还能让他们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 积极应对
除了调整目标外,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可以教孩子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适度运动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体育锻炼、音乐欣赏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放松身心,还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提升整体幸福感。
5. 家庭支持
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孩子的备考至关重要。父母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避免家庭矛盾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
高考备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和引导。通过倾听、理解、客观评估、调整目标、积极应对和家庭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备考压力,调整好奋斗目标,以轻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