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孩子滋生了讨价还价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09】
如何有效制止孩子的“讨价还价”
孩子“讨价还价”的心理活动
在孩子与家长讨价还价的行为中,家长往往是主动提出交换条件的一方。例如,家长会说“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或者“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滑板”。孩子开始讨价还价的原因在于他们想知道在付出努力之前,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孩子会觉得一些事情不公平,例如为什么大人可以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可以逛街而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他们认为公平的办法是能得到一些补偿。
此外,孩子也会觉得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发布命令,为什么他们总要来打断我们的游戏,要我们干这干那。他们认为可以讲条件,多少可以换回一点自由。
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的后果
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双方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争议上。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家长口中挤牙膏般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使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变得很少。
孩子习惯于在任何事情上做交易,很可能造成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如果看不到好处就不会去做。这样下去,孩子就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们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谈妥条件就不做”。当“谈判”成了习惯,每一次“谈判”成功后,孩子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
此外,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也会挑战和磨损家长的权威。家长会发现自己对局面失去了控制,无论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和谈。家长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
当家长的耐心用尽之后,孩子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家长就成了暴怒的家长。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令孩子伤心不已,不知所措。
中止或暂停“讨价还价”的方法
为了有效制止孩子的“讨价还价”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限制物质鼓励,倡导精神鼓励
孩子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如果一个家庭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那么很难不让孩子缠搅。因此,家长应该多倡导精神鼓励,例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就能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
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家长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护父母的权威不受磨损。
让孩子接受讨价还价的后果
讨价还价往往会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或者因迟到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家长不应该心软,而是让孩子承受后果。这样的后果会让孩子明白讨价还价的不利之处。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