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讨厌的四种谈话方式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4-07】
如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 唠叨型
家长常常会对孩子的某个道理反复唠叨,即使孩子已经知道。然而,这种唠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低估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的效果,导致孩子越听越不进。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唠叨型的教育方式。
2. 迁移型
有些家长会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然后左叮咛、右嘱咐。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看作是坏孩子,从而产生对立的情绪。他们会对家长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因此,家长应该避免这种提审型的教育方式,而是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

3. 提审型
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就会立刻把孩子喊到别处进行“单独审问”。然而,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看作是罪犯,产生极大的恼火情绪。他们会因为家长言过其实和忘加推测而感到愤怒,甚至离家出走。因此,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隐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 揭丑型
对于确实犯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火。然而,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看扁了。这样的行为严重挫伤了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当孩子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家长可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指责和训斥。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当孩子犯错或出现问题时,家长应该以理性的态度与他们进行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关心。
3. 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做出正确的决策时,家长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样的正向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当孩子在某个领域表现出优秀的能力时,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才能。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认可和尊重。
结论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务之一。家长应该避免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如唠叨型、迁移型、提审型和揭丑型。相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