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教育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学习方法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7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教育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当家长在孩子面前与老师或他人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时,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会感到羞耻,很容易让孩子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唯唯诺诺,从而给孩子造成自卑心理。

2、如果孩子确实偷拿,要鼓励他勇于承认

家长如果确认孩子的确是偷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就要耐心引导他承认自己的行为,并告知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要积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告诉他偷东西已经不对了,如果还不诚实的话就更不对了,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同时,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去返还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独自面对未知的局势;二是告诉他犯错了没关系,改过来就好了,妈妈会陪你面对的;三是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返还物品并真诚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亲自示范和引导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从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现类似行为。

3、倾听孩子的心声

为了教会孩子合适的行为方式,家长必须先要了解孩子的愿望。当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不要立即去审问孩子,而是要和孩子温和沟通,鼓励和引导孩子说实话,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这样才可以根本的解决问题。等理解了孩子的动机后,就可以把孩子的“愿望”和“行为”分开处理了。同时,这也给家长时间去整理情绪、组织语言或再调整一下方法,从而避免了第一反应做出的一些过火或草率的行为。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的原因

1、求关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孩子,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就用“偷拿别人东西”这种方式来让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此时,父母一般都会很重视这件事,父母的关注度越高,孩子越满意,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让孩子用极端的方式来“求关注”。

2、对孩子的需要应适度满足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要求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

相反,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不允许孩子随意获得他并不太需要的东西,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既不给他提供,又不作解释,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导致他产生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作为己有的不良行为,这实在还是一种对家教过严的“报复”行为。

相关文章
  1. 亲子教育——孩子需要的十件东西,你给他了吗?
  2. 为什么孩子会说谎和偷东西?正确教育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承担责任
  3. 9岁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4. 孩子学会偷东西该怎么教育
  5. 小孩子喜欢偷东西怎么教育
  6. 13岁孩子偷东西如何教育
最新文章
  1. 中考物理必须要记的50个知识要点!赶紧做记录!
  2.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篇
  3. 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
  4. 点击破百万!中考语文9个万能答题公式!
  5. 人教版高一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
  6. 初中孩子厌学?先别再怪孩子不上进
  7. 语文学习总结作文篇
  8. 初中生数学基础差?这5个方法真能提分
  9.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0. 语文期中复习,学生说的这三招最管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