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行为习惯

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4-01-08

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规则意识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商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人们的经济目的以及投机取巧等因素,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现象,这也会导致规则意识的缺失。

父母自己破坏规则

要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规则。然而,很多父母常常认为规矩是为孩子制定的,自己不必受规则的约束。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父母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守规矩,另一方面却自己破坏规矩。

例如,我们要求孩子饭前饭后要洗手,见面要打招呼,睡前要刷牙,每天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不能超过10点。然而,父母往往只是单纯将这些规则强加给孩子,而自己却不遵守。这就是很多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之一,父母没有清晰地界定规则,只是简单地将规则强加给孩子,而孩子不遵守规则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意更改规则

当规则制定好后,家长随意修改规则,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孩子会觉得规则只是为了管理他们,而不是尊重他们。如果规则制定好后,却频繁更改规则,这对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举个例子,你和孩子约定每天只能吃一颗巧克力。但有一天,孩子实在太闹了,你受不了他的吵闹。于是你告诉孩子,只要你别吵,我再给你吃一颗。从此以后,孩子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要求多吃巧克力。

有一定规则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

家长的教育有时并不是非常有效,孩子们并非不明白规则,只是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的坚持和自我控制能力正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控制自己的言行。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规则意识

多鼓励少惩罚

鼓励可以营造孩子的积极心态,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相反,惩罚虽然能更快解决问题,但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孩子出现不懂规矩的行为时,应鼓励孩子进行自我纠正,并在心理层面解决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心理原因,这样更容易解决问题。

制定规则时,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制定与孩子相关的规则时,务必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需求,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是孩子愿意遵守规则的前提。好的规则必须让孩子充分理解执行的过程和细节,提前让孩子了解难点。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他们提出反对意见。

树立“规则后果”的观念

对于遵守规则的孩子,家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当孩子刚接触一项规则时。此外,家长要精确地给予鼓励,让孩子明确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对。

同时,让孩子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也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无法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危害,或者家长在孩子反思之前就先出面弥补,那么孩子将永远无法理解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也会一直犯错。

相关文章
  1.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好方法
  2.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规则意识: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问题
  4.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成功家教的重要一步
  5. 熊孩子成网络热点:如何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最新文章
  1. 高中生高效错题本秘籍:让每一道错题都成为提分利器
  2.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价值观
  3. 高考备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4. 《春晓》教学设计篇
  5. 语文考试丢分,不是题目难,是方法没对
  6. 给文科生的文综备考建议 高三生必看!
  7. 孩子背古诗总记不住?试试这三步,让诗句自然走进心里
  8. 有关小学语文活动总结范文篇
  9. 古代手工业:从灶台到丝路的普通人生活史
  10. 二年级奥数启蒙:用生活化思维打开数学大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