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别患上“模板依赖症”

别患上“模板依赖症”

更新时间:2013-08-25 杨教员

      当你要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当你要写一份入党申请书,甚至当你铆足了劲要给爱慕已久的心上人写一份情书,你真的知道这些东西的书写格式吗?或许刚开始你信心百倍,心想自己可以漂亮地完成这些任务,遗憾的是你发现你根本无法把自己的想法搬到纸上,你最终还是把求助之手伸向了搜索引擎,寻找适合自己的模板。
  作文模板、简历模板、PPT模板、策划书模板……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套模板供我们选择,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套用在相应的模板里就能圆满完成任务,根本不需要去过多的思考具体的书写模式或者漂亮的排版方式,如此之多的模板里面总有一套适合我们,我们只需要会“填空”就能掌握书写文件的本领了。从此,不管遇到什么文件,所有人都可以得心应手,将模板运用的“游刃有余”。
  于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出现了。在向公司人事部递交的诸多简历中总能发现很多类型相同的简历,只是把个人经历和照片换了一下;在一份份入党申请书里面总是有许多人的思想“不谋而合”;在一封封不假思索便焕然而成的情书里总能找到许多早已耳熟能详的诗句,只是落款处换了一个名字而已。然而,即便这些文件形式再漂亮,这些情书内容再感人,谁还能相信这些东西都是发自内心呢?这些文件早已失去了它们本身应有的价值,变成了一份份没有味道的文件。
  日常学习工作中,“善于”利用模板的人不在少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7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81.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患上了“模板依赖症”,38.7%的人“经常”使用模板,39.5%的人“有时”使用,仅7.0%的人从未使用过“模板”。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板依赖症”中大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不可否认,我们中间的大多数都患上了“模板依赖症”,我们在写申请、做总结前总是习惯上网搜模板再根据实际情况“填空”,做人做事上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一味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其实,模板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桎梏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缺乏创新意识,彻底依赖上模板。
  “模板依赖症”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身陷囹圄,被各式各样的模板牢牢地控制住?这和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工作中的大多数文件过于正式化,形式主义较为严重,不需要也不乐意我们去创新,即便是我们使用模板也没有关系,因为大家彼此心知肚明,都会利用模板。在学术界,“模板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让人去用一种标准衡量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如今学术界的论文过于“模板化”,理工科的论文更甚,学术论文本应重视是否有内容和深度,不该苛求是否按照规定的模式写作、套用。但很多评审人员,一看到过于创新、完全不按模板套路来写的论文,会因为惯性思维而卡掉。这种思维模式一旦根深蒂固,是很难改变的。
  另一方面,多数人的思想较为懒惰,缺乏创新意识,为了赶上工作进度而采用“模板”这一条百试不爽的捷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有一份一万字的文件摆在我们的面前,任何人的头都会变大,且不说多数人不知从何下手,就单是一万字的内容就能让不少人为此抓狂。但是有了模板的帮助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随便在哪个网站里下载一个模板,然后稍微修改一下相应的内容,一篇一万字的文件就能在一小时内完成!
  但是,即便是模板本身也需要有人不断去更新和创造,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味的依赖于模板,那么还有谁去制作模板呢?模板本身并没有错,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存在的价值,模板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简单的书写格式,只能作为一个骨架,真正的灵魂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填充。长期过多的依赖模板最终只会害了我们,一步步打击我们的创造性,让我们养成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文件的模板我们很容易复制,但是一个人的“成功模板”我们还那么容易复制吗?
相关标签: 孩子依赖手机
相关文章
  1. 培养兴趣爱好: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2. 如何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3. 孩子依赖手机做作业的影响及教育方法
  4. 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 如何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6.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