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北京家教视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北京家教视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更新时间:2008-07-30

  最近我(北京家教网)接到这样一个咨询:一个12岁的小女生,很爱学习,考试经常满分。有一次,妈妈指着糯米饭问她这是什么做的,她说是米。再问米从哪里来的,她说是妈妈从超市买的。又问超市的米从哪里来,他说可能是批发来的。几个回合后,她很不耐烦地嚷道,我就见过超市的米,我哪知道它们怎么来的。妈妈在震惊中慢慢合上嘴巴。没想到,一个闲着无聊的问题,却得到了耐人寻味的答案。真不知道,如果我问糯米饭是什么时,他会不会告诉我“是煮得很糯的米饭”。

  只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缺乏体验,让孩子们丢失了生活这个能提供最鲜活和最实用知识的自然源泉。于是,我们一边为他们读书聪明、多才多艺而高兴,一边却在担忧,如此贫乏的生活知识是否能支持他们去“单飞”了?

  然而,一旦脱离熟悉的环境和擅长的领域,面对真实的生活与社会,他们就容易手足无措。想想这几年充斥报端、网络的“女研究生被拐卖”、“大学生不知番茄长树上还是长地里”之类的报道,虽然都是个例,却也触目惊心。如果我们要追溯责任,恐怕得一口气追溯到中学、小学乃至幼儿教育。

  回想成长过程,我发现,很多有用的知识就来自生活。例如亲手划过火柴,就知道火很危险,不小心就会弄疼自己和别人;自己洗刷过体操鞋,就知道盖层白纸再晒太阳能减少黄迹……所以,当我第一次出远门读大学时,父母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们相信我自己能靠观察和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我的同学们情况多是类似,所以那时候的大学并不用担心送学家长潮,更不会有什么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的事儿发生。

  为什么今天的中小学生很多不再以发现生活中的知识为乐?我(北京家教)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和环境不允许。大多数学生要对付并不轻松的课业,这得占据不少时间。周末、课余,还要自愿或非自愿地参加各类辅导班、特长班。在获得学习进步、多才多艺的同时,孩子们却变成了生活的“瞎子”和“聋子”。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步步拉大孩子们与社群、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而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化,则使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也变得普遍。这都让中小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和实践的空间越来越小。

相关文章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重视孩子害怕老师不想上学的情况:建立教师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3. 激发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语文老师应保护和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 兴趣班不是兴趣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