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1-06

我叫谭尧文,八岁,三年级学生,在南阳市十一小读书。个子不高不矮,身子瘦瘦的,头发扎成一条马尾,总戴着一个红色发卡。脸圆圆的,眉毛弯弯,眼睛黑亮,一笑就眯成两条缝。鼻子挺,嘴巴爱说话,也爱笑。别人说我像洋娃娃,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但我喜欢听人这么说。
我喜欢看书。不是因为老师布置了阅读作业,也不是因为家长要求我“多读书才有出息”,就是单纯地喜欢。有一次,我坐在书桌前看一本童话,字句像小溪一样流进耳朵,外面的笑声、喊声、脚步声全被挡在了门外。邻居家的孩子在楼下喊我出去玩,爸爸从卧室冲出来,一脸无奈:“你这孩子,我午觉都被吵醒了,你居然没听见?
”我说:“真没听见。”他摸摸我的头,笑了:“你啊,真是个小书迷。”
我不觉得看书是任务,它更像是我每天的呼吸。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视,而是翻书。有时候是《安徒生童话》,有时候是《昆虫记》绘本,有时候是妈妈从图书馆借来的科普小册子。我看不懂的地方,就画个圈,第二天问老师。老师说,能问问题的孩子,脑子是活的。我觉得这话挺对。
我也爱干活。家里扫地、擦桌子、洗碗,我总抢着做。不是因为怕挨骂,也不是为了得表扬,就是觉得做完之后,地板亮了,碗碟干净了,心里也舒坦。学校值日,我总是第一个拿起扫帚,扫完自己的区域,还顺手帮别的组拖地。有次班主任问我:“你为啥总帮别人?”我说:“他们慢,我快,顺手的事。
”她没再说什么,但后来在班会上,她当着全班念了我写的值日日记,说“责任不是等别人提醒,是自己看见了就去做”。
妈妈生病那几天,我成了家里的“小护士”。烧水、倒茶、拿药、端饭,跑来跑去,脚底都快磨出泡了。我不会说“妈妈你休息”,只会把水杯轻轻放在床头,把药片按顺序摆好,再悄悄关上门。那天晚上,我听见妈妈在房间里轻轻叹气,声音里没有抱怨,只有暖意。我没问她为什么叹气,但我知道,有些事,不用说出口,也能被听见。
我也有缺点。上课时,手闲不住,会抠铅笔头,转橡皮,有时还偷偷摸耳朵。老师一瞪眼,我就赶紧缩回手,装作认真听讲,其实心里还在想刚才那页书里,小狐狸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作业写错别字,是老毛病。“再”写成“在”,“已”写成“己”,妈妈每次看到都摇头,但没骂我,只说:“下次多看一眼。
”我试过,可眼睛一走神,错字又冒出来。
最让妈妈操心的是我爱吮手指。不是因为馋,也不是因为紧张,就是手一空下来,手指就自动往嘴里送。吃饭时、写作业时、看电视时,甚至睡觉前,都会不自觉地吸一下。她说这样不卫生,容易生病。我点头,答应改,可一坐下来,手又悄悄伸进嘴里。我知道她担心,但我还没找到替代的办法。
也许,等我再长大一点,会自己找到答案。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完美小孩”。我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到一百,数学题有时候算错,作文也写得不那么工整。但我每天都在做点小事:读一页书,扫一次地,问一个问题,改一个错字。这些事,没人给我打分,也没人贴小红花,可我知道,它们在悄悄堆起来。
有人问我:“你以后想当作家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喜欢把心里想的,用笔写下来。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我不需要别人说“你真棒”,只要有人愿意读,我就觉得值得。
我见过很多孩子,有的背了很多古诗,有的考了满分,有的会弹钢琴,有的会跳舞。可我更在意的是,谁在放学后还愿意翻开一本书,谁在妈妈不舒服时默默倒了一杯水,谁在写错字后,第二天多看了两眼。
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听话的。但我愿意慢慢来,一点一点地,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也喜欢在安静的午后翻一本书,如果你也觉得扫完地后地板亮亮的很舒服,如果你也有一个改不掉的小习惯,但一直在努力——那我们,或许可以做朋友。
我不需要你夸我多优秀,我只希望,你能懂,一个八岁女孩的日常,其实比任何成绩单,都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