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

更新时间:2025-08-16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

板书课题: 

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

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注意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学互相推荐读,教师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

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准备与同学一起交流。

三、同学交流,理清思路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

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⑴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⑵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

⑶ 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准备下节课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单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悉事例来介绍。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二、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⑴ 结合生活熟悉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

(学生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悉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

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⑵ 引导学生读好二段。

⑶ 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⑷ 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

(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议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

(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著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欢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

相关文章
  1. 值得一看的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2.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篇
  3.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评价
  4.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逆袭指南:28天系统复习计划(附提分锦囊)
  5. 从桥梁到思维:小学语文课堂里的创意教学实践
  6. 小学语文总结篇
最新文章
  1. 谈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学论文
  2. 初中语文阅读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四)小说
  3. 小学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篇
  4. 高中数学学习新选择:优质视频课程推荐
  5. 初高中需要背诵的文言文
  6. 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教学实践:七年级数学组的经验分享
  7. 初中物理逆袭指南:从迷茫到自信的6个关键步骤
  8. 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如何让学习更有温度
  9. 古文里的“密码本”:解锁《劝学》中那些藏在字里的智慧密码
  10. 小学生写作提升与节日文化熏陶:从除夕之夜谈起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