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京:高三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京:高三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更新时间:2025-07-25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考生将会面对各类测试、模拟考试等。对于这些考试的成绩,家长都应该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与孩子探讨巩固和改进的方法。一味地指责不仅对孩子有伤害,就连家长也会因此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和心情低落,这些情绪都是对考试大为不利的。

一、 家长在陪考过程中最易出现的三大心理问题

1. 缺乏自信

这里所谓的缺乏自信是指在陪考过程当中,家长们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不能亲力亲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当得知其他家长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备考条件而自己无能为力或者自我感觉陪考方法出现巨大的纰漏时就更加自责。

也或者因为考生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或者某次考试发挥失利而对孩子升学失去信心。

家长应该明确:只要考生在备考阶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就是高考成功!

2. 过分攀比

这里所谓的过分攀比包括家长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总爱打听其他考生的备考情况,总爱拿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自己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总觉得别的孩子有的备考条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别的孩子有的辅导书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等等。

家长必须要知道,高考拼的是最后的分数,而不是备考的过程。无论备考过程多么艰辛或者多么舒适,最后总是要用分数说话的。

3. 极度敏感

这里所谓的极度敏感是指家长在陪考过程中,...

这里所谓的极度敏感是指家长在陪考过程中,对很多事情都过于在意,比如孩子休息放松一会儿会不会影响学习?孩子天天学习但成绩反而下降,会不会因为并未真正努力而是装样子给父母看?为什么孩子最近总是不听话,似乎欠了他几辈子似的?孩子最近跟异性同学接触频繁,这么关键的时刻早恋了该怎么办?

极度敏感的家长每天翻来覆去想的都是类似问题,他们被这些问题困扰,又苦于没有解决办法,时间长了,这部分家长恐怕就会被自己的“神经质”逼得无路可逃,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二、 家长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高考确实不仅是考生自己的事情,但也绝不仅是家长的事情。怀着殷切希望的家长忙前忙后,就是为了充当好考生后勤部长的角色。但有时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好心”办“坏事”。而这些所谓的“坏事”实际上就意味着心理出现了问题。

1. 全程陪同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无法与孩子一起去学校复习就是一件极度对不起孩子的事情,于是孩子放学回来就可以弥补自己的遗憾并担当起监督员的角色。从孩子跨进家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形影不离地伴随左右,美其名曰等待随时调遣,但实际上也在或多或少地行使监督之责。这样就会给考生造成很多压力。

家长应该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2. 动员早睡

高三考生每天晚睡一些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家长就过分地担心。他们总觉得孩子复习功课实在太辛苦了,又经常听老师和专家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于是就过分频繁地催促孩子上床睡觉。

究竟是不是需要将入睡时间提前,需要家长和考生进行商定,最终由考生做决定。

3. 众多暗示

3. 众多暗示

如果家长经常把一些励志类图书刻意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或者书桌显眼的地方,想让孩子在休息时间阅读这些书籍以激发拼搏精神和斗志,使其最终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孩子很清楚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家长的这番做法并不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相反,这会起到一种负面暗示的作用。孩子会认为家长这是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像状元那样考上理想的大学。由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罪感,会产生“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的想法,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4. 创造条件

高考房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租用高考房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以休息,同时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提高备考的舒适度,提高复习效果。

每个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有时考生反而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举手无措,找不到复习的感觉。

三、 家长如何调整心态

考生的心态、状态如何都牵动着家长的心,而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都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造成的。所以,家长想把自己的心态真正地调整好,最需要做的是尊重。只有做到了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一切心理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那么作为家长最应该尊重孩子什么呢?

1. 尊重孩子的现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因此,家长不能低估或高估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激励和认可,都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一个好成绩向所有爱自己的人汇报。所以,不要用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2. 尊重孩子的意愿

2. 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长在高考陪考的任何阶段都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发展方向等都有自己的打算,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相关文章
  1. 小孩子玩手机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及家长应如何引导
  2. 游戏对孩子心理的重要影响及家长应对之策
  3. 家长的性格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4. 家长的心态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5. 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6. 家长心理健康影响孩子
最新文章
  1. 从哑巴英语到口语达人:家长必收的8个颠覆性学习法(附30天逆袭计划)
  2. 小学五年级语文总结
  3. 解锁六年级语文学习密码:实用方法与高效策略
  4. 北京初三化学学习:打牢基础,决胜未来
  5.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6. 引导青春期情感教育:十五岁孩子恋爱心理解析与家庭应对策略
  7. 小学到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全解析:知识点梳理与学习指南
  8. 初中数学提分实战指南:五维突破法助你稳步提升
  9. 古诗教学反思与提升:打造高效课堂的艺术
  10. 警察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