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谨防孩子表面“马虎” 实际“不会”!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谨防孩子表面“马虎” 实际“不会”!

更新时间:2024-05-19

  方法1:分辨孩子是“马虎”还是“不会”

  马虎是疏忽,是学会了但考察的时候出错了,而因没有全面掌握知识而出错,并不是马虎。孩子是不是掌握了所学的知识,需要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浅的层面是知道这个知识学过,看见后认识,这是比较浅层次的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孩子学到了基础知识,用基础知识练习题考查学生,孩子会做;第三个层面是孩子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上,通过引导和反复地练习后,可以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相关问题;最高的层面是孩子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综合运用,解决高难的题目。

  在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那些半生不熟的内容很容易出错,这时的出错不是马虎,而是孩子不确定,没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这些题目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难,可他自己就是不会做,此时,孩子心里明白是后面不会了,但是,家长问起来的时候,孩子想到记住的一些内容,就会告诉家长:“我会呀。”其实他是不会的。家长听孩子说会,也认为孩子会了,出错就是马虎,就没有继续深究。这样的一带而过往往造成孩子的知识遗漏越来越多,但家长和孩子都没有重视。出现这种问题家长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盯住孩子把出错的题再做一遍,甚至要多做两道题,考察孩子是不是真的会。这样就可以区分孩子是因马虎出错,还是因没有学会出错了。

  如果家长没有能力确定孩子是马虎还是不会,可以求助于老师,因为任课老师是比较了解情况的,也是指点孩子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家长在请教老师的时候最好问清楚,孩子对学习掌握的程度是处于四个阶段的哪一个,问清楚才能够帮孩子提高。

  有的时候,孩子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是由于对数学的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而引起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弱,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对一些概率、法则、规律往往不能及时、准确、清晰地掌握,一知半解,因而造成错误,比如:学过小数加法、减法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3.82+1=3.83,2.17+43.2=6.49,这是孩子在计算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这种错误反映出孩子对小数及其数位概念认识的模糊。

  此外,也有些孩子,完成老师的课后作业时都比较顺利,正确率也挺高,于是给家长一个假象,家长认为孩子知识掌握得不错,考试不好就是因为马虎,但家长不知道孩子是综合的、灵活的内容没有掌握,一到考试就先底气不足了,做题也就犹豫不决,“马虎”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了。续际上,这样的孩子只是善于领会局部的知识,而不善于理解综合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练习,可以锻炼孩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个题目后,分析一下题目的重点思路,总结一些相同题目的解题方法,考虑今后再遇到相关的题目时该如何应对。

  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总说孩子马虎。作为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心理暗示,因为孩子是很在乎家长和老师对他的看法的。马虎的孩子最怕别人这么看他,如果家长在家里总是说他马虎,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一种认同心理,从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已是个马虎的人,进而认为马虎是个可怕的毛病,自已无法克服,由此产生过度的担忧,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马虎。

  方法2:举一反三做验证

  学会了的知识在脑海里是活的,不管是从头开始想,还是从中间接触到问题,还是要由结尾推到开头,都会让人记起全部内容,在运用的时候很灵活。孩子如果是马虎,他会把问题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但是,依然有马虎出错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学会知识,或者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运用的时候就会死板,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孩子就不会,或者告诉你他没有学过,这说明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此时出错,可能不完全是马虎问题,也可能既有马虎问题,也有不会的因素。

  家长可以利用一道题,让孩子换一个角度解题,或换一个已知条件,看孩子是否还会做,来验证孩子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一些孩子是似懂非懂地把问题解答对了,经过这样一问,家长就会知道孩子有没有学扎实。一些孩子在做同一类型的题时会举一反三,换一个类型就不会了,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见到灵活的题就不会做的孩子,容易让人觉得是马虎,但其实不是,他这是没有完全掌握,是思维死板。

  方法3:总结规律——判断孩子是否马虎

  很多孩子一道题错了,家长帮助分析的时候,发现可以把做错的原因归为马虎,也可以把原因归为不会,很难判断。此时,家长可以采取筛选的方法。把相同的题改变一下数字,或者把同样的题的问法变一变,在不纠正孩子错误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做几道题,看看孩子做错了没有,错在哪里。如果找到规律,家长就可以判断孩子是某个环节的知识点不会还是马虎。如果没有规律,有的对,有的错,马虎的可能性就大了。

  一个孩子习惯性的错误可能有规律,而这个规律会比较容易发现。比如:不管看到的是“+”,还是“-”,都当做“+”运算。这样的习惯性马虎会在孩子做其他类型的题目时同样出现,家长不会看不出来。

  孩子如果是马虎,在连续做相同类型的题时,会很快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做后面的练习题时,就会越做越好,自己纠正马虎,在以后做同样的题时,也不容易再错了。所以,让孩子做几道题,既有筛选的作用,又有让孩子自己纠正马虎的作用,有时甚至不用家长一句批评和提醒,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相关文章
  1. 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与解决马虎问题的策略
  2. 如何解决孩子学习能力不强而造成的马虎?
  3. 孩子考试总是马虎怎么办?
  4. 别让马虎成为孩子的借口:培养认真习惯的方法与建议
  5. 如何帮助考试时紧张马虎的孩子
  6. 孩子做题总是马虎出错怎么办
最新文章
  1. 8大妙招 让家庭亲子沟通更有效
  2. 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尊重的重要性
  3. 家长应该如何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4. 三年级语文学习:从识字到理解的飞跃
  5. 初中孩子总磨蹭不抓紧学习怎么办?提高自控力是关键
  6.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家教老师
  7. 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学生成绩综合管理平台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8.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与父母的责任
  9. 中考数学复习指南:圆的易错知识点解析与应对策略
  10.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垂心性质与应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