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15
小婴儿由于心理发育特点而怕生尚属正常,但如果孩子两三岁了还害羞,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见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局促不安,说话总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等等,那就不宜忽视了,否则孩子以后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羞怯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生。
孩子产生害羞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社会交往的机会。有的家长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耍,与人接触少,缺少锻炼。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家长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
多鼓励孩子出门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过与小朋友的交往,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相应就减少了。家里来了客人时,可鼓励他为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积极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鼓励孩子白已去购买东西。经常带孩子去串门,让孩子与不同的人接触,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另一个导致孩子害羞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批评过多。孩子难免做错事,但父母不应总是批评。应该给孩子解释道理,尊重他们的意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
父母应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任意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过分苛责。
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过分包办孩子的事情,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欢提问、模仿和做游戏。他们喜欢争着做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时还会表现出顽皮和不听话的倾向。这是孩子自主性发展的表现。
如果父母总是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劳,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心理。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整理玩具、图书等。当孩子做对了,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了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外,还应该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增强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害羞的孩子,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通过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减少批评、培养自主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