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80后妈妈给孩子的爱很正确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03】
如何避免孩子的任性行为
第一反抗期与溺爱导致的任性
孩子表现出来的任性,大多源于两种原因。第一种来自于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当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就会萌发脱离家长控制的意识,这个阶段是第一反抗期。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大人不要刻意去批评,应当是批评和冷处理两种方法相结合。
而另一种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与过度保护造成的。这种任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种是孩子经常对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有的要求合理,有的要求不合理。如果爸爸妈妈不管合理与否都满足孩子,那么一旦某一次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表现出任性。还有一种任性是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的表现不一致造成的。现代家庭结构很简单,儿童早教在家里一般都没有兄弟姐妹,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孩子和家长在一起,会观察他们的言行,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不一致,孩子就会很容易利用这种不一致。
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因为要求没得到满足而任性地哭闹。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搞清楚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个,要先知道理由再决定是否满足他。孩子的要求如果合理,当然可以满足,但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一定要拒绝。拒绝的时候,不要生硬、冷漠,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拒绝他。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常是比较有效的。也可以冷处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怕丢面子,不要因为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赶紧妥协,这恰恰会给孩子一个观念——爸爸妈妈怕他在人多的地方闹,这个方法很有效果。那么下次他会一如既往,如法炮制。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绝对不能妥协,而且孩子安静后,要进行必要的惩罚,让他知道他今天的表现是不好的。
通过实例理解如何引导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如何引导孩子。例如,在商场里遇到一个母子问路的情景,这位妈妈非常注重教育孩子的礼貌和感恩之道。她让孩子跟我一起道谢,让孩子知道懂礼貌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得到奖励。这位妈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巧妙地解答并引导孩子最终完成了计划。她没有纵容孩子,而是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孩子自己走的信心,纠正了孩子的任性。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的情景。孩子想去“乐酷”玩,但妈妈已经买了电影票。妈妈没有妥协,而是让孩子自己决定是看电影还是去“乐酷”。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学会了权衡利弊,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并且在妈妈的引导下,最终选择了看电影。
确立边界与适度的爱
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在于确立边界和适度的爱。父母应该清楚自己的边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必须孩子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爱要适度,过多地给予孩子爱,就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且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结论
孩子的任性行为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和过度保护所导致的。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时注意确立边界和适度的爱。通过合理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用转移注意力或冷处理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只有在适度的爱和边界的引导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