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故事(怎样教育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1-28】
给孩子立规矩,培养自控意识的好时机
家庭生活中的规则
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都感到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在家中变得特别调皮捣蛋,不听话,尤其是上网课的孩子更是不能专心听课做作业,让人头疼不已。 大家都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被困在家里的孩子安静下来,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呢? 其实,我觉得现在正是一个给孩子“立规矩、制定规则”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封闭状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遵守规则,就像我们在全民戴口罩、测体温、隔离在家一样。 一个懂规矩、有教养的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同时也能在外部规则的约束下专注于自身成长。
合理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之前我多次和大家谈到给孩子制定规矩和讲规则的重要性。在我写的书《教养力》中,我还特意分了一章来谈论这个话题,并强调了这对孩子的好处。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规则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比如过马路,当我的两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强调红绿灯的规则,告诉他们这个规则的必要性。直到现在,即使马路上没有车辆,孩子们也会耐心等待红灯。如果看到有大人闯红灯,他们还会提醒对方。 当规则内化成孩子的习惯时,对孩子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一种束缚和负担,反而带来了益处。
与孩子以绘本为媒介谈论规则
然而,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单纯地说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即使孩子最后在强制压力下屈服,实际上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并没有真正内化。 那么,如何以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谈论生活中的各种“不可以”呢? 对于孩子们的教养引导,往往讲道理会被孩子们漠视或者抵触。而一些以绘本为媒介的规则引导,往往能够引起孩子的心灵共鸣,悄悄地让他们接受规则。 最近,我和孩子们重温了一套特别的规矩类绘本,这套绘本是从法国引进的《这是规定》。通过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这套绘本为孩子们讲述了在家、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矩,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制定规则。 与其让孩子被迫接受规则的管教,这套书更注重从孩子的内心出发,顺应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只有理解了这一点,孩子们才会将规则内化,并自觉地遵守规则。 例如,书中毫不掩饰地提出了“我有权利偶尔讨厌我的父母,或者偏袒他们其中的某个。”然后又提出,“但我也有义务一直尊重他们,即使他们不像我所希望的那样。” 书中也充分理解了孩子的小叛逆,告诉孩子们可以说“不”,但要用礼貌的方式说“不”。同时,作者还了解到了孩子想要东西时的迫切心情,引导他们要学会耐心等待。长大意味着懂得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 当孩子的想法和心理需求得到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也会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不再需要强硬地提要求,孩子们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因此,这套书真的非常懂孩子。我家大儿子Joshua在阅读时还跟我说了好几次:“妈妈,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呢。”
多方面涵盖的内容
这套绘本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家庭生活到学校集体,从生活习惯到行为规则,让孩子全面了解行为约束、礼仪教养、情绪管理和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情商,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 虽然这套书的书名看起来很严肃,但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时,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整套书的每页插画都非常生动,表情夸张,画面和文字都非常幽默有趣。通过哈哈大笑,孩子们能够理解和体会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 这一次介绍给我朋友的是《这是规定》的第二辑新书。但是,我还记得当第一辑出版时引起的轰动。在法国出版后,它迅速成为全球畅销书,很多父母和孩子阅读后都称赞这是一本“令孩子爆笑的教育秘籍”,是“同类讲规则的书籍中难得一见的好书”。 我特别赞同一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观点:“规则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让他们感到安全,让他们有序地与环境和他人相处。” 建立规则对孩子来说是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基本条件,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起点,也是内心修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在为孩子制定规则时,我们必须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不能强迫他们接受规则。 我今天推荐的这套绘本很好地践行了这些理念,并与大家分享。点击下方链接,您可以了解更多绘本的详情。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这套绘本的插图色彩柔和清新,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画面背景采用大面积留白,只给主体上色,突出了重点,简洁明了,不会给孩子造成视觉负担。 这种独特的画风和艺术手法为孩子带来艺术的熏陶,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情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幽默感。这样的颜值更让我坚定了购买的决心!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