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积懒成笨”
【来源:易教网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07-13】
暑假已经到了,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
有些孩子放肆地玩耍,而另一些孩子则专心致志地学习。
孩子过暑假的方式,蕴含着他们的未来。
对孩子而言,暑假是认真度过还是草率度过,将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轨迹。
各位家长要保持警惕,不要让暑假期间的一时放纵给孩子留下“积懒成笨”的伤疤。
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近年来,教育界流行一个新词:“积懒成笨”。
在假期里,孩子们变得很懒散,不喜欢学习,整天只顾着玩乐。
他们坐下来做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毫无效率,或者一边发呆一边拿着笔抓耳挠腮。
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却说:“我笨,不会做。”
家长似乎也赞同:“我的孩子天生就笨,根本不适合学习。”
但实际上,孩子并不笨,问题在于他们懒得学习,懒得动脑思考。
这种“懒惰”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态度上的懒散。
他们对学习缺乏尊重,没有提前规划,出现问题也没有羞愧感。
其次,是行为上的懒散。
他们对学习不认真,经常开小差,拖延做作业,总是被家长逼着学习。
最后,是思维上的懒散。
虽然看上去很努力,但他们的努力只是假象,学习方法不对,缺乏针对性,甚至不愿动脑思考。
这就是“积懒成笨”。
克雷洛夫曾说过:“如果天赋不用于世界,它将逐渐消逝;如果天赋被懒惰所掌控,那雄心勃勃就不复存在。”
一旦孩子形成懒惰的习惯,他们将失去斗志,错失提升自己的机会。
可以说,懒惰是一种坏习惯,只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
因此,在暑假期间,家长务必警惕孩子“积懒成笨”的现象。
每一个懒惰的孩子,背后都有“懒惰”的父母。
莫言曾说:“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问题的反映。
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正是造成孩子懒惰的根源。
前几天和一位家长聊天。
她说放暑假后,孩子总是玩手机,无论怎么劝说都不听。
孩子很委屈地说:“上学太累了,现在假期想放松一下也不行吗?”
她心疼孩子,选择了妥协。
然而,意料之外,孩子放纵一次后就不再学习,整天离不开手机。
《清华学霸教子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孩子喜欢玩耍是天性,没有孩子喜欢被束缚,更不喜欢吃苦。
这时候,父母放纵孩子或撒手不管,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放纵自己。
著名作家伯顿说:“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
懒情是万恶之源,它会摧毁孩子的未来。
一个偷得懒的孩子,终将吃尽生活的苦。
未来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你今天偷懒,将来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一句老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人生没有捷径,你今天的懒惰会成为日后的遗憾。
在学习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必须奋力拼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就算机会只有0%,也要付出120%的努力。
孟子曾说:“天赋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苦难过后才是美好的时光。
未来可期,全靠每一个当下的努力。
假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习惯上的差异。
聪明的家长都知道,一旦孩子养成了好习惯,教育过程会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暑假期间,家长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作息和饮食要规律:鼓励孩子避免睡懒觉,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科学安排饮食,让孩子按时、按量进餐,减少零食的摄入。
每天有效学习:引导孩子每天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按计划执行。及时检查孩子的暑假作业是否认真完成,督促他们自觉完成任务。
坚持每天读课外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亲子阅读开始,每天固定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慢慢地孩子会喜欢上阅读。
每天坚持半小时练字: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让孩子每天坚持半小时练字,养成优美字体的良好习惯。
每天做一两件家务:李玫瑾教授说:“一个人不做家事,他今后怎么做天下事,他今天连碗都不洗,他怎么能知道爸妈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里做家务。”鼓励孩子每天做一两件家务,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家庭,培养责任心。
教育无法重来,没有回头路。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抓住早期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警惕“积懒成笨”的现象!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