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家长至少可以做这些
【来源:易教网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3-09-11】
“孩子每次写作业都要催促,孩子写作业太磨蹭了,唠叨多了孩子又觉得烦,容易产生亲子冲突”;
“每天工作回家还要守着孩子写作业,离开一会儿他就不自觉,不是玩橡皮擦,就是走神发呆,作业经常写到晚上10点,拖拖拉拉”;
......
学习动力不足是大多数孩子面临的问题,也是家长头疼焦虑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孩子反而不爱学习了呢?
内驱力强的孩子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好奇,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物质奖励和监督,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哪怕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而内驱力不足的孩子就十分抗拒学习,需要家长的监督、奖励,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自暴自弃。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的前提是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鼓励他、关心他、爱护他。
当满足这些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主要靠以下三点:
方法一: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内驱力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兴趣,很多家长人为地破坏了孩子的兴趣。
比如说:孩子看个书,家长会觉得孩子看的是闲书,但其实看书本是孩子的一种兴趣,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而家长干预孩子的兴趣,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专注,一旦专注力破坏,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会降低。
浓厚的兴趣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提高敏锐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
作为家长,要尽早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学科和事物,然后去支持、鼓励、培养他。
方法二:帮助孩子获得学习成就感
少批评。
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一旦疏远了,父母根本无法帮助到孩子,因为孩子很难喜欢总是爱批评自己的父母。
少表扬。
请家长停止类似“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这种无效的表扬。
这种表扬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孩子每件事都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才会做,甚至会过于在乎外界的评价,做事情会畏手畏脚。
更推荐的做法是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详细具体的鼓励。
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你可以这样夸:
你看,你每天回家认真写作业、努力预习、复习,就是因为你努力地去学习,所以导致你考试考了100分,所以你是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
要让孩子知道,你之所以获得这个结果,是因为你前面付出了,慢慢地孩子就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方法三: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自主感,就是孩子感觉到自己能解决一定的事情,这是激发孩子内驱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孩子需要发展自主感,如果没有发展好,就会否定自我价值,从而自我怀疑。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感,父母就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关于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孩子,才会懂得对自己负责,做起事来才会更有积极性。
有句话说得好:“鸡蛋由外破壳,是创伤,鸡蛋由内破壳,是生命。”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也是一样的道理。
内驱力强的孩子,终究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作为父母,从改变我们的养育方式开始,多鼓励、多支持,时间到了,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绽放强有力的生命力。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