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把握格式,理清思路-----诗歌阅卷有感

把握格式,理清思路-----诗歌阅卷有感

【作者:尹教员,编号44761 点击数:5328 更新时间:2013-11-20

     通常鉴赏诗歌分这样几个步骤: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形象;抓住形象特征,探究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品味语言,揣摩炼字;分析表达技巧,界定艺术风格。但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并非不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是思路不清晰,不知如何下手答题,以致造成答题不准确,不全面,卷面失分严重。

 

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练习中,应严格指导学生按照答题格式答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注重答题的格式,才会使答案更加规范标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完整清晰,同时注重格式的练习,也呈现了鉴赏诗歌思维的流程,便于指导学生理解思路,使其思路更加严密更加准确。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表达如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根据此项要求,可把握诗歌鉴赏题大致化分为这样的三大类:

 

一,考查诗歌语言的题型。如诗的炼字、平仄、音韵、格律、繁简、用典等问题。而炼字是经常考查的重点。

 

二,考查表达技巧的题型。常常涉及到五个方面,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是考查的重点。

 

三,考查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题型。.形象涉及到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境以及作者在这些形象中流露的情感态度观点等内容。

 

下面则根据这三类题型中典型现象谈谈答题格式的问题。一,炼字。这种题型考查的是根据上下语境分析此字使用的妙处,妙在哪里,从何体现?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步来解答。

 

第一步,字的基本意义是什么?这是理解语言的基础,没有对基本意义的理解,便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诗句的确切内容,这也是辨析此字在诗句中特殊用法的参照。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析出它的不寻常之处来。如《过香居寺》(03年全国试题)对诗眼“咽”和“冷”的考查。“咽”的基本意义是“声音受阻而低沉”。.由词义可推知,泉水发出声音是因为岩石的阻拦,从而得知这是一个倒装句,应为“危石咽泉声”这个“咽”字是用了使动用法。由于危石耸立,使流水阻塞而发出像人痛苦呜咽之声。

 

这便进入了思维活动的第二步,品味字词在本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语法性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字词产生了什么新的意义。这个“咽”字由于运用了使动用法,就写出了泉水流动的艰难形态,同时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人的哭泣哽咽之声描摹流水之声,营造了一种凄凉冷静的氛围。

 

下面则进入了思维活动的第三步,分析字词在表义方面的修辞作用和效果。一切手法或技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主题的需要服务的。评价技巧的优劣也就是要看它是否能突出主题。

 

所以在谈到作用和效果时,就要从诗歌整体上去考虑与主题联系起来,作者就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由于诗中写到了云峰、古木、青松,这就描摹出了云居寺处于一个云雾笼罩古木苍翠的环境,写出了它的环境的荒僻、幽深。又通过泉水的呜咽之声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如此清幽安静的环境呢?

 

从“安禅制毒龙”可以看出,作者已皈依佛门,想用佛家思想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望。由此可知,作者借景色的清幽写出了人内心的安宁和淡淡的恬静。这就使人联想到作者晚年信佛,皈归佛门的身世,所以用“幽静”和“孤寂”最能概括出此时的情景和内心的心情。所以字词的表达效果要面向全诗并与主题的需要联系起来。

 

同样”冷”字的分析也是如此,“冷”本身是一个形容词,而日光是暧色的,又怎能使青松变冷呢?由此推导出“冷”产生的原因是青松,由于林木的苍翠幽静,即使是有日光照射,仍然觉得阴冷。据此,推导出句式应是“青松冷日色”,“冷”字运用了使动用法,是林木的“青”的冷色与幽深使人产生阴冷之感,同时由下文的“薄暮”可以看出,这是傍晚的景色,夕阳昏黄的余辉涂抹在幽深的林木之上,怎不使人产生冷意,突出了林木的幽深和空寂。所以在答题中要严格遵循思维活动的过程,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体现答题准确全面的有效方法。(附原题及答案)过香居寺王 维不知香居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个字绘声绘色、精彩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类题型:表达技巧的考查。任何一种表达技巧,都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其技巧特点是什么,怎样运用的和其功效怎样。表达技巧的特点只是区分到底使用了什么手法。怎样运用的,则是对方法运用的分析理解,体现了读者对手法的认识。功效怎样,是对其方法优势的评价。任何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如象征手法则起到化抽象为具体,使主题表达更含蓄委婉,意蕴深远。拟人的修辞手法,则起到把物人格化的作用,便于情感抒发等。但不能太笼统,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具体的内容去陈述,甚至用描述的方法来表达,使之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所以做这样题的答案时,也应分三个部分:

 

(1)准确把握诗歌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2)结合诗歌的具体的内容加以解释和描述。

(3)点明这种方法对表现诗歌思想感情意境的作用。

 

下面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春行即兴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题干:古人在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05年全国高考试题)

 

题干已基本点明了写作方法,只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无需再考虑其它写作方法。在答题时,可以把原题化分为如下几个问题:诗中到底写了哪些景和情,景的特点是什么,又抒发了什么情,怎样抒情的。

 

通看全篇,描写的内容都是景物,没有直接的议论抒情,所以写作手法可以确定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完成了第一步。

 

那么第二步则分析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点是什么?由题目来看,“春行即兴”自然写得是春天景象,诗中则描写了树、花、鸟、流水等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芳草萋萋”向来是凄凉之景的写照,“花自落”,“鸟空啼”描写的是鲜花灿烂鸟鸣婉转却无人欣赏,不禁使人对这美好春光白白流逝产生婉惜之情。

 

由此看来本诗抒发的是一种伤春、惜春之情。但这些情全是通过景色的描写表现出来的,没有一字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这真是不留一字而尽得风流。所以作者运用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是为了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所以总结出来答案可以从这三步去答。

 

(1)陈述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

(2)表述作者抒发了什么情。

(3)点明情和景的关系是什么(即写作手法)以及手法的表达作用。(答案:第一问:对偶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第二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是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与“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三、分析诗歌的形象及思想情感“诗言志”表述了诗歌的功能,但“志”的表达往往是借助塑造形象来间接表现的,是含蓄的。所以诗歌中的形象具有隐喻性。因此在分析诗歌时,要透过字的表面意思挖掘出诗歌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事物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算真正的读懂了诗歌,所以在分析形象时,也要分两步:

 

一,诗歌表面塑造了什么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这是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二,这些意象渗透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这是深层意义上的把握。

 

所以为了表现出这两步思维过程,在评价诗歌形象时,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结构来展现。“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等)”。

 

下面以《瀑布》这首诗歌为例来进行说明。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04全国统一模拟试题)

 

观看题目便可得知这是一首咏物诗,此类诗歌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那么这瀑布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呢?

 

诗歌通过“不辞劳”写出了瀑布形成的艰难曲折不平凡的经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人格形象。“出处高”写出了气象高远,富有人的凌云壮志,与后文“终归大海”相呼应。

一个“留”字,写出了山泉在岩壑中奔流,遇到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从而反衬出瀑布不安于满足,开拓进取的精神。

“终归”与“岂能”响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与“出处高”呼应,写出瀑布化为这滚滚波涛流向大海的最终宿愿。

 

通过上述描写就塑造了一个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但这只是字面上的感性认识,要真正的理解诗歌仅停留在此处还是不可以的,还要深入分析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得出诗人借此瀑布形象抒发的是不甘寂寞有所作为的情怀。

 

其实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唐宣宗为避武宗之祸而遁迹为僧之时所作,暗示了其心中的远大志向。(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成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手机版阅读地址:https://www.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45236.htm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王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
  2. 孟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系
  4. 许教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5. 谭教员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
  6. 邹教员 北京师范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7. 吕老师 正教授
  8. 谢教员 贵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9. 赵教员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10. 欧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推荐科目: 篮球家教 书法家教 舞蹈家教 体育家教 围棋家教 俄语家教 游泳家教 语文家教 英语家教 物理家教 化学家教 生物家教 架子鼓家教 数学家教 雅思家教 托福家教 羽毛球家教 日语家教 钢琴家教 美术家教 小提琴家教 古筝家教 小学家教 初中家教 高中家教 高考家教 编程家教 作文家教 陪读家教
相关城市: 家教 上海家教 武汉家教 南京家教 深圳家教 广州家教 天津家教 西安家教 成都家教 杭州家教 西双版纳州家教 鹤壁家教 廊坊家教 莆田家教 韶关家教 汕头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