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心理投射与传统音乐(三)

心理投射与传统音乐(三)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08-05-26
心理投射与传统音乐(三)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心理投射

  关于音乐的构成,《礼记?乐记》上说得好:"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声、音、乐在艺术层次上是不断递进的,因此,声、音、乐中所投射的心理内涵也不同。

  1、 声之意

  声音作为心理分析的内容在现代也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声一调的变化都是我们心理的反映,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人们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声调等非言语信息。作为音乐的基本成分,声音在人的心理感受中也代表丰富的意义。

  在古代,强大的声音往往代表恐惧或威力。当灾难,如山洪、地震、火山、炸雷和虎啸等到来的时候,出于求生和自卫的本能,古人会发出自己的吼声,或告示同类,或以壮声威,或威胁对方,或拼力一搏,甚至认为巨响可以镇住神鬼。因此,我们的古代祭祀时也会大呼小叫,唱"圣歌",念咒语、企图借助噪声和想象征服某些自然的力量。《小雅?节南山》就有"哭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的诗句。《尚书?无逸》也有"厥口祖祝"的记述,《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声"

  随着社会和音乐的发展,声的代表意义就更为丰富,也具有更典型的心理内涵。《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这说明由于人们受到相应的外物感应而发出的不同声音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礼记?乐记》还说:"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因此,"是声能感动于人也","声各不同,立事有异,事随声起,是声能立事也"。听不同的声音会令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行为反应。

  上述思想在周朝尹喜的《关尹子?三极》中有类似的论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者,则声迟迟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桐,得之心符之争;得之手,符之物。"《淮南子?论言训》则说:"心有忧者……琴瑟鸣竽,弗能乐也。"宋代欧阳修认为"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宋代朱长文《琴史?声歌》中说:"情发于中,声发于指,表里均也。"可见,古人早就重视从音乐的声中体会心灵感应。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
  2. 段教员 成都东软学院 供应链管理
  3. 明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4. 魏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
  5. 沈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6. 耿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7. 杜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商业数据分析与AI管理
  8. 黄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特殊教育
  9. 段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特殊教育
  10. 吕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