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请家教中家长该怎么和家教老师相互配合?

请家教中家长该怎么和家教老师相互配合?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1
请家教中家长该怎么和家教老师相互配合?

在易教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和家教老师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觉得老师未能按自己的意愿执行,老师也觉得家长提出的一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针对这些情况,易教网结合家教中出现的这些小问题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核心就一句话:“把老师当队友,别当‘工具人’;把学习当‘团队项目’,别当‘老师单干’”。别觉得“我花钱了,老师就该全搞定”,家长和孩子一起动起来,效果才能翻倍。分享几个接地气、能直接用的配合技巧,分家长和孩子两个角色说:

一、家长篇:当“辅助型队友”,别当“指挥官”

1. 课前:给老师“打辅助”,别“瞎指挥”

别替孩子“定目标”:别一上来就说“我孩子必须考90分”,先和老师聊孩子的真实情况(比如“他最近数学应用题总错,可能是理解题意有问题”)。老师需要“问题清单”,不是“分数KPI”。

反面案例:有家长说“你必须让我孩子月考进前10”,结果老师为了赶进度跳过基础,孩子反而更懵。

主动“交底”:告诉老师孩子的“隐藏信息”,比如“他讨厌数学是因为之前被老师当众批评过”“写作业时必须听歌才能集中”。这些细节能帮老师调整教学方法(比如用鼓励代替批评,允许听轻音乐)。

准备“学习环境”:给老师留个安静的房间,准备好课本、草稿纸、错题本(别让老师到处找)。环境舒服,老师状态好,教学效率更高。

2. 课中:当“观察员”,别当“监工”

别全程“陪课”:孩子上课时,家长别坐在旁边盯着(除非老师主动邀请)。孩子会紧张,老师也不敢自由发挥。可以偶尔送杯水,但别打断教学。

小技巧:如果实在想参与,可以在老师离开后问孩子:“今天老师讲的方法,你觉得哪个最有用?”帮孩子复盘,而不是评价老师“讲得好不好”。

及时“补信息”:如果发现孩子最近情绪低落(比如考试没考好),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他这两天有点沮丧,上课时您多鼓励两句。”老师知道状态,才能调整节奏。

3. 课后:当“反馈官”,别当“甩手掌柜”

每天“5分钟复盘”:问孩子:“今天老师讲的方法,你试了吗?有用吗?”(比如“老师教的画图法解应用题,你做题时用了吗?”)。把孩子的反馈告诉老师(比如“他说画图法确实有用,但复杂题还是容易乱”),老师才能优化方法。

别“只报喜不报忧”:孩子进步了要夸,但遇到问题更要说。比如:“最近他作业正确率高了,但做题速度变慢了,您看需要调整练习量吗?”问题越早暴露,解决越快。

配合“小任务”:老师可能会留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任务(比如检查错题、陪孩子用新方法解题),别嫌麻烦。这些任务是“教学闭环”的一部分,不做等于白上家教。

二、孩子篇:当“主动型队友”,别当“被动听课者”

1. 课前:给老师“递问题”,别“空手上课”

提前“找痛点”:上课前把不会的题、没听懂的知识点列出来(比如“昨天作业的最后两道大题不会”)。老师知道你的“卡点”,才能针对性讲,而不是从头到尾泛泛而谈。

反面案例:有孩子上课就说“我都不会”,老师问具体哪里不会,他又说“都有点懵”,结果一节课浪费在“找问题”上。

准备“学习工具”:课本、笔记本、草稿纸、错题本提前摆好,别让老师等你找东西。态度决定效果,老师看到你有准备,会更愿意多讲。

2. 课中:当“互动者”,别当“木头人”

别怕“暴露问题”:老师讲的时候,听不懂就举手说:“这一步我没懂,能再讲一遍吗?”老师最喜欢“会提问的学生”,因为这说明你在思考,而不是机械记笔记。

小技巧:如果不好意思当面问,可以课后给老师发消息:“今天讲的XX部分,我回家做题时又卡住了,您方便再讲一下吗?”

主动“试方法”:老师教了新方法(比如“用数轴解不等式”),做题时立刻用,别还是用老方法。新方法需要练习才能掌握,老师看到你在用,才会继续教更高级的技巧。

3. 课后:当“实践者”,别当“听完就忘”

当天“复盘”:下课后花10分钟把老师讲的重点过一遍(比如“今天学了三种解方程的方法,第一种适合简单题,第二种适合复杂题……”)。趁热打铁,记忆更牢。

完成“小任务”:老师可能会留一些“实践题”(比如“用今天的方法解三道题,明天带给我看”),一定要认真做。这些任务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不做等于白上课。

及时“反馈感受”:如果老师的方法你觉得有用,可以说:“今天教的画图法解应用题,我试了,确实比之前快!”如果觉得没用,也可以说:“这个方法我用了还是容易错,您能换个方式讲吗?”老师需要你的反馈来调整教学。

最后:配合的“黄金原则”

家长:把“我花钱了,你要负责”变成“我们一起努力,帮孩子进步”。

孩子:把“老师教我学”变成“我和老师一起学”。

共同目标:不是“让老师教好”,而是“我们一起让孩子学好”。

记住:家教不是“老师单方面输出”,而是“家长+孩子+老师”的三方合作。配合好了,1小时的家教能顶3小时的自学;配合不好,再贵的老师也白搭。

最后送一句万能话术(家长/孩子都能用):“老师,我/孩子最近XX方面有点问题,您看咱们怎么调整能更好?”(把“对抗”变成“合作”,效果直接翻倍)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张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2. 刘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3. 林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4.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5. 陈教员 湖北民族大学 化学
  6. 張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化学
  7. 郑教员 中华女子学院 数字媒体与技术
  8. 张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科学
  9. 任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 谢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