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提分六步法:不靠刷题,靠方法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4】
初中数学不是靠熬夜刷题就能提分的科目。它像搭积木,前面一块没放稳,后面再怎么堆都歪。很多孩子成绩卡在中等,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方法错了。下面六条实操建议,不讲大道理,只说怎么做。
1. 别急着赶进度,一章一章啃透
不要想着“先把课本看完再做题”。数学是链条,一环断了,后面全掉。学完一章,别急着翻下一章。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定理怎么来的?它能用在什么题里?和上一章的哪个知识点有关联?
如果答不上来,就回去重看例题,自己重新推一遍。宁可慢一点,别留“大概懂了”的漏洞。中考题不考你背了多少,考你能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用。
2. 概念要抠字眼,别靠感觉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只差两个字,结果完全不同。很多错误,不是不会,是没看清定义。
新学一个公式,别抄完就完事。拿张纸,把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写清楚。比如二次函数 \( y = ax^2 + bx + c \),a、b、c 各影响图像的哪部分?a>0 和 a<0 时开口方向怎么变?
把课本上的黑体字,用红笔圈出来,旁边写一句自己的话解释。不用长篇大论,一句话讲明白就行。反复看,直到不用翻书也能说清楚。
3. 做题要带脑子,别当复读机
题海战术没用,除非你做完每一道题都问: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我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更简单的路?
每天做5道题,比做20道没思考的强。选题标准:中考真题 > 模拟题 > 辅导书偏题。
遇到不会的,别直接看答案。先停10分钟,想想老师讲过类似题吗?课本哪一页有原型?实在想不出,再看答案,但必须自己重做一遍,不抄。
4. 上课别光听,要问“为什么”
课堂上老师讲得再清楚,你没参与思考,下课还是不会。
老师推导一个公式时,别只盯着黑板。心里问:他为什么要先这样变形?为什么选这个辅助线?如果换一种思路,能不能走通?
哪怕只在心里问一句,你的大脑就已经在建连接。课后合上书,试着自己复述一遍老师讲的思路,说不出来的地方,就是你的弱点。
5. 细节扣分,比不会做更可惜
一道大题,思路全对,最后算错符号,扣5分。这种丢分,最冤。
每次做题,给自己设三个检查点:
- 审题:题目要求的是“求值”还是“证明”?有没有隐藏条件?
- 公式:用的公式对不对?变量范围有没有限制?
- 计算:负号有没有漏?开方有没有正负?
考试时,留出5分钟专门检查这些地方。别觉得“我粗心”,粗心是习惯,不是运气。
6. 笔记不是抄书,是记思维痕迹
上课记笔记,不是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抄下来。你抄得快,听得少,等于白忙。
真正有用的笔记,是三类:
- 老师总结的规律,比如“遇到角平分线+平行线,优先考虑等腰三角形”;
- 自己卡壳时的顿悟,比如“原来这道题和上周的动点题是一个模型”;
- 课本上没写但老师强调的陷阱,比如“绝对值方程必须检验根”。
笔记不用漂亮,但要能翻一次就想起当时怎么想通的。每周抽10分钟,把笔记翻一遍,把新想法补在旁边。
书上的重点,直接用荧光笔划,旁边写个箭头,标上“易错点”或“联想到XX题”。
初中数学,不靠天赋,靠习惯。
每天花20分钟,把当天学的1个概念、1道题、1个易错点,说清楚。
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以前看不懂的题,现在能自己拆解了。
以前做错的题,再遇到,不会重蹈覆辙。
成绩不是突然涨上来的,是每天多想了一点,多抠了一个字,多检查了一次,慢慢攒出来的。
别等考试前才慌,现在就开始,每一步都走踏实。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马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器人工程
- 詹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心理学
- 卫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心理学
- 许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
- 刘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法学
- 慕教员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 工商管理
- 韩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
- 张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刘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林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