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一个老师写给家长的真心话:学习不是拼时间,是拼方法

一个老师写给家长的真心话:学习不是拼时间,是拼方法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3
一个老师写给家长的真心话:学习不是拼时间,是拼方法

我教书十几年,见过太多家长在孩子成绩下滑时焦头烂额。他们买辅导书、报补习班、熬夜陪读,可孩子依然提不起劲。我不是在否定努力,而是在提醒你:努力的方向错了,越用力,越偏离。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而是靠方法搭起来的。

先说一个真实场景。我班上有个孩子,数学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边缘晃荡。他妈妈每天晚上陪他做题到十一点,错的题抄三遍,错的卷子重做五遍。半年过去,成绩没动。后来我问他:“你重做这些题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低着头说:“怕妈妈生气。”——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学习成了恐惧的负担,而不是成长的工具。

我们总以为,孩子学不会,是因为不够认真。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

我见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背英语单词特别慢。他妈妈每天逼他默写二十个,错了就罚抄。后来我建议换一种方式:让他每天选三个词,编一个自己能记住的小故事。比如“apple”——“我偷吃苹果,被妈妈发现,结果被罚洗碗,苹果皮还粘在手上三天。”他笑得前仰后合,结果这三个词,三个月都没忘。

这不是玄学,这是认知心理学里的“情境编码”。人对有情绪、有画面、有联系的信息,记忆深度远超机械重复。我们不是在教孩子“记单词”,而是在教他们“怎么让大脑记住东西”。

再讲讲数学。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不会应用题,就急着讲步骤。其实,真正的障碍不在“算”,而在“理解”。一道题:“一辆车从A地开到B地,每小时60公里,用了3小时;返回时每小时40公里,问平均速度是多少?”孩子直接算(60+40)÷2=50,错了。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

”——其实孩子不是笨,是没理解“平均速度”不是两个速度的算术平均。

我教学生的方法很简单:先画图。画一条线,标出A和B,标出去程和回程的距离。再问:“总路程是多少?总时间是多少?”他自己算出来:去程180公里,回程也是180公里,总路程360公里;去程3小时,回程4.5小时,总时间7.5小时。360÷7.5=48。

他突然说:“哦,原来平均速度不是加起来除以二,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这不是我教的,是他自己悟的。我只问了两个问题:你走的路有多长?你花了多少时间?

学习不是填鸭,是点燃。

我们总说“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孩子连“为什么学”都没搞懂,怎么自主?我建议家长,别一上来就问“作业写完了吗”,试着问:“今天哪道题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哪怕只有一道,那也是真正的学习发生了。

语文阅读也是。很多孩子读完一篇文章,只会回答“中心思想是什么”。我让他们做一件事:把文章当成一部电影,写出三个镜头。比如《背影》里,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让孩子描述:他穿什么衣服?手怎么抓栏杆?橘子掉在地上时,他有没有回头?孩子一写,眼泪就下来了。

不是因为老师说“要感动”,是因为他看见了那个父亲的背影,不是文字,是人。

这不是语文课,这是共情训练。

还有时间管理。很多家长给孩子排满计划表:6:30起床,7:00背单词,8:00做数学,19:00练字……结果孩子每天像机器人一样执行,一到周末就崩溃。我见过一个初二学生,他每天只专注两件事:早上用15分钟整理昨天错题,晚上用20分钟写“今天我学会的一件事”。没有其他任务。

三个月后,他的成绩从班级中下游冲到前五。为什么?因为他不再被任务压着走,而是被成长感推着走。

学习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次次微小的确认。

你不需要每天陪孩子学五小时。你只需要在他问“这题为什么这样算”时,不急着给答案,而是说:“你觉得呢?”你不需要买一堆教辅书,你只需要在他写错时,不骂他笨,而是问:“这个错误,教会了你什么?

”你不需要天天盯着他写作业,你只需要在他睡着后,悄悄看他本子上画的小人、涂鸦、批注——那些才是他真实思考的痕迹。

教育不是把水灌满,而是把火点燃。

我见过最有效的家庭学习场景,不是书桌前的对峙,而是晚饭后一家人聊“今天有什么让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孩子说:“老师今天讲了个笑话,说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它永远不会说‘我完了’。”全家人笑成一团。那一刻,知识不是负担,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要迷信“高效学习法”,那些讲三小时、五小时、九小时的,大多是为了卖课。真正管用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我懂了”、“我做到了”、“我有意思”。

你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你只需要成为那个愿意听孩子讲“今天为什么觉得数学不那么可怕”的人。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家长,他只需要一个不急着纠正、不急于评判、愿意和他一起笨拙地摸索的陪伴者。

学习,从来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它是一次次微小的顿悟,是深夜灯下的一句“原来如此”,是错题本上那一行歪歪扭扭的“我下次会换个思路”。

你不必焦虑孩子今天背了多少词。你只需要知道,他今天有没有因为一个想法,眼睛亮了一下。

那就是成长的开始。

别怕慢,怕的是走错了路,还拼命跑。

别怕孩子成绩低,怕的是他不再问“为什么”。

你不需要改变世界,你只需要在他问“为什么”时,别敷衍。

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