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孩子学除法,别急着背口诀,先让他“分东西”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6】
不是他笨,是他没看见数字背后的生活。
我见过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不会除法,就催:“快背口诀!三三得九,三四十二,背熟了就会了。”
结果呢?孩子能背,一换题就懵。12÷4呢?15÷5呢?他还是得从头数手指。
真正的关键,不在背,而在“分”。
那天我陪邻居家的小孩做作业,他盯着课本上的图:12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
他皱着眉,说:“老师说用口诀,可我脑子里没画面。”
我说:“那你先拿12颗糖,假装是桃子,分给你三个玩伴。”
他眼睛一亮,立马动手。一颗、两颗、三颗……每人分到4颗,还剩0颗。
他脱口而出:“每只小猴4个!”
我没教他口诀,他却自己说出了答案。
这就是教学设计里那个“动手分一分”的价值。
孩子不是靠听懂道理学会数学的,是靠亲手操作,把抽象变成具体。
12÷3=4,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算式,它是12颗糖,分给3个人,每人4颗的公平分配。
是12根小棒,每3根捆成一束,能捆出4捆的整齐排列。
是10个苹果,放进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2个的平均分配。
这些,都是孩子每天能碰到的生活场景。
但很多课堂,一上来就跳过“分”,直接跳到“口诀”。
孩子没经历过“分”的过程,就硬要他用“三四十二”去想12÷3,等于让他在没看过地图的情况下,直接背下目的地的地址。
你让他背口诀,他能背;
你让他解释“为什么12÷3是4”,他答不上来。
这不是记忆问题,是理解断层。
我们大人总以为,数学是逻辑游戏,孩子只要记住规则就能赢。
其实,数学是生活语言,孩子必须先看见它在现实里长什么样,才能听懂它的声音。
所以,别急着让孩子做练习册上的10道除法题。
先让他分一次水果、分一次积木、分一次零食。
你问他:“我们家有15块饼干,你和你妹妹,还有妈妈,三个人分,每人能分几块?”
他可能先抓一把,数一数,再分,分完说:“每人5块。”
这时候你问:“你怎么知道是5块?”
他会说:“我数了,每人拿5块,刚好分完。”
这就是他的思维路径。
你不用告诉他“15÷3=5”,他已经懂了。
等他有了这种“分”的经验,再回头看算式,你会发现,他突然能自己说出:“三五十五,所以15÷3=5。”
不是因为背熟了,是因为他记得那天分饼干时,每人拿了5块。
口诀不是答案,是工具。
工具要等你有需求时才管用。
你不会在没饿的时候去翻冰箱,也不会在没分东西的时候,去记“三四十二”。
孩子也是。
我见过一个孩子,平时数学成绩一般,但特别喜欢帮妈妈摆碗筷。
每次吃饭,6个人,18双筷子,他总是默默数,每人3双。
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我数了一遍,每人3双,刚好数完。”
后来学了除法,老师一讲18÷6,他立刻举手:“我知道,是3!”
他不是聪明,是他有经验。
你家孩子,有没有帮着分过水果?
有没有一起整理过玩具,按颜色或数量分堆?
有没有在超市里,看着一包8个的饼干,说“我们家四口人,一人两个”?
这些,都是数学的种子。
别小看这些小事。
它们不是“帮家长干活”,是孩子在构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数学不是课本里的符号,是生活里的规律。
你带孩子分过东西,他才看得懂除法。
你让他数过台阶,他才明白加减的节奏。
你和他一起量过房间,他才明白厘米和米的意义。
我们总想让孩子“快点学会”,却忘了,真正的学会,是慢下来的体验。
现在,你可以试试:
今晚吃饭前,让孩子分筷子。
12双筷子,4个人,每人几双?
不许直接说答案,让他动手分。
分完,你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可能说:“我放了三双,再放三双,又放三双,又放三双,刚好12。”
这就是他的算法。
你不需要纠正他,你只需要说:“真棒,你用自己的办法找到了答案。”
第二天,你再问:“那12双筷子,分给3个人呢?”
他可能会说:“每人4双。”
你问:“怎么算的?”
他可能说:“上次分4人是3双,现在人少了一个,每人就多一双。”
你看,他已经在推理了。
这才是学习。
不是背口诀,是建立联系。
不是做对题,是理解关系。
当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分东西”和“算式”连起来,
他才真正拥有了数学思维。
以后遇到16÷4,他不会慌。
他会想:16块巧克力,分给4个朋友,每人几块?
他不用翻口诀表,他记得上次分饼干时,8块分给2人,每人4块。
那16块分给4人,应该也是4块。
他不需要老师教,他自己想通了。
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别再逼孩子背“三五十五”了。
先让他把十五颗糖,分给三个人,每人五颗。
等他分完,他自然会说:“哦,原来三五十五,就是分五颗。”
那一刻,他学到的,不是一句口诀。
是数学如何从生活里长出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王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 张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 徐教员 香港的大学 经济学
- 周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英语和高级翻译
- 陈教员 贵阳学院 汉语言文学
- 吴教员 北京大学 药物制剂
- 张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类
- 夏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 梁教员 重庆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 冉教员 清华大学 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