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9月1日开学,家长需要做的5件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6】
上海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将于9月1日正式开学。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开学,而是一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协同能力的考验。家长不需要恐慌,但必须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第一,提前14天管理孩子的健康轨迹
从8月18日起,孩子和同住家人应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离沪,尤其不要前往有封闭管理的区域。如果孩子或家人曾途经中高风险区,必须主动向学校报备,暂缓返校。这不是形式,是底线。
每天记录孩子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哪怕只出现一种,都不要送孩子去学校。宁可请假一天,也不要让风险进入校园。
第二,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
开学前3天,孩子需完成2次核酸检测,最后一次必须在开学前24小时内完成。没有阴性报告,学校不会放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排队,避开高峰时段,提前预约社区检测点。
开学后,孩子每天离校前需完成一次核酸采样。这项安排不是为了增加负担,是为了早发现、早阻断。家长只需配合,按时带孩子到校指定区域采样,无需额外操作。
第三,准备好日常防护用品
书包里常备一个备用口罩,不要依赖学校提供。孩子每天在校时间长,口罩可能磨损、沾湿、脱落。准备2–3个独立包装的医用外科口罩,贴上名字,方便取用。
洗手液、湿巾、小瓶免洗消毒液,放在书包侧袋。学校会消毒公共区域,但孩子接触门把手、课桌、饮水机按钮时,仍需自己动手清洁。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比反复提醒戴口罩更有效。
第四,关注校园饮食与环境
学校会加强食堂、饮用水、宿舍的管理,但家长仍需留意孩子回家后的饮食反应。如果连续几天放学后说“食堂饭难吃”“肚子不舒服”,别只当是挑食。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必要时向学校后勤部门反馈。
教室通风是关键。每天放学后,让孩子确认窗户是否打开。如果教室长期密闭,气味重、空气闷,建议向学校建议增加通风频次。不是抱怨,是保护。
第五,熟悉应急流程,不传谣、不焦虑
学校会组织应急演练,家长不必到场,但必须知道:如果孩子在校出现发热、咳嗽,学校会立即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并安排核酸检测。流程清晰,不会拖延。
不要在家长群转发“某校停课”“某班全员隔离”等未经证实的消息。信息混乱比疫情本身更伤人心。只相信学校官方通知,只相信政府发布渠道。
开学后,孩子不再戴口罩,是因为所在区无中高风险区。这不代表风险消失,而是防控进入精细化阶段。孩子可以自由呼吸,但不能放松警惕。
不要迷信“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不要盲目报班“补防疫知识”。真正能保护孩子的,是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情绪稳定。
孩子每天睡够9小时,比吃十种维生素都重要。
孩子每天吃一餐热饭,比喝十瓶功能饮料都有效。
孩子每天和父母说三句话,比上十节心理课都安心。
开学不是终点,是新阶段的开始。家长的角色,不是监工,不是陪读,而是支持者。你的情绪稳定,孩子才能安心;你的行动有序,孩子才有安全感。
别再问“要不要报网课”“是不是该提前学”。孩子需要的不是超前,而是稳定。一个能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比任何“学霸”都更抗压。
9月1日,不是孩子一个人走进校门。是全家一起,重新学会信任、配合、克制和耐心。
你做好了准备,孩子就稳了。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谢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 王教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张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
- 王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 张教员 北京大学 生物与医药
- 何教员 西安汽车大学 汽车工程
- 潘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消防工程
- 马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郭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工程(大一英语专业)
- 徐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